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既要通過多方面、多層次、多領域的創新,持續優化對外投資的產業結構、地區結構和投資方式,更要注重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加強風險防控手段,確保對外投資的效益性和可持續性,提高與投資對象國的合作效益,拓展發展空間。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注入創新力量。近年來,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領域的高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推動了對外直接投資的便利化、數字化、綠色化,催生了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的新質生產力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創新提供了新動能。創新可體現在綠地投資或跨國并購等對外直接投資方式上,運用于投資企業的融資等金融支持上,實施在投資建設運營、境外加工生產、綜合配套服務、雙方或多方投資合作模式上。通過創新,中國的對外投資企業能夠加快提高國際競爭力,打造跨境產業鏈供應鏈重要平臺,增加跨國合作效益,推動中國產業提質升級。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合規經營。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投資經營,需要“入鄉隨俗”,了解、理解、尊重和接納投資對象國或目的地觀念、理念、習俗與法規的多元性和異質性。投資對象國與中國之間可能存在文化和意識形態差異,投資企業和相關部門需要做好跨文化交流與溝通和對外輿論宣傳,避免或減少對外投資中的糾紛與沖突。
近年來,國際社會加大了對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關注,例如《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要求,自2027年起歐洲的動力電池必須持有“電池護照”等。這提示中國對外投資企業,要結合新情況、新規范不斷提高合規意識,了解合規內容,進行合規培訓,加強合規經營,打造良好的中國投資口碑,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美譽度。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加強風險防控。除了投資對象國匯率利率波動、通貨膨脹、市場競爭等傳統經濟風險之外,當前世界局部軍事沖突不斷,自然災害增加,一些國家政局不穩,外資相關法律法規缺乏連續性和可預測性,基礎設施落后,跨國投資經營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嚴峻,多種風險疊加上升。加上中國在對外投資產業、投資地區、投資方式上存在結構性問題,對一些產業、地區、國家、方式和技術的集中度高,容易導致依賴風險的加大。有關部門要完善投資綜合服務體系,提升投資服務水平,加強國別風險評估,健全對重大項目、重點地區的風險預判、監測及提示。
國際局勢和全球市場的復雜多變以及地緣政治的風險增加,嚴重影響對外投資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經營業績。因此,提高風險防控意識,加強風險防控能力是直接關系到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資產安全、投資效果以及跨境投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的重要課題。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