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期間,全國各地文旅市場迎來消費熱潮,高速公路車流不息,景區景點人潮涌動,大型園林與博物館人氣爆棚……各地文旅“齊齊發力”,文旅消費動力強勁,為經濟的持續回升注入新動能。
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中秋節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62956.4萬人次,日均20985.4萬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長31.1%。
今年的中秋文旅市場,亮點頻現,各地文旅部門紛紛推出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在河北石家莊,“滹沱草原文化旅游季”以其獨特的草原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游客在沉浸式的體驗中品味中秋的獨特韻味;而北京園博園的“京彩燈會”,則以璀璨的燈光照亮了中秋之夜,讓市民游客在光影交錯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式夜游”成為今年中秋假期文旅消費的新場景、新亮點。多地城市廣場、園林景點精心策劃了賞月、游園、觀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展現了中秋佳節的傳統韻味,還通過現代科技手段的創新應用,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視覺與感官體驗。
在湖南郴州,華燈初上之時,湖南省昆劇團的演員們乘坐花船巡游,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駐足觀賞、拍照留念;江蘇揚州的五大夜市持續釋放“煙火氣”,讓揚州的夜間文旅消費場景更加鮮活、夜間消費供給更加多元;浙江烏鎮則以“走月亮”習俗為主線,串聯起祭月祈愿、提燈夜游等民俗活動,打造沉浸式中秋體驗場景。
此外,博物館和美術館等文化場所也在這個中秋假期迎來了客流高峰。中秋節期間博物館和美術館的搜索熱度均有顯著上升,成為人們文化消費的新選擇。北京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哈爾濱市博物館以及上海魯迅紀念館等紛紛推出中秋主題活動,邀請游客參與月餅制作、漢服秀、手提花燈制作等互動體驗項目,讓游客在參與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秋文旅市場“火熱”,出行人群規模龐大,激發消費市場動新動能,展現了我國文旅市場的巨大潛力和活力。“要瞄準新需求推動文旅產品創新,年輕人群正成為文旅消費的主力軍。”業內專家表示。
在浙江杭州,西湖的33艘月亮船重現三潭印月,將民間傳說與現代科技結合,獨特的視覺沖擊力吸引眾多年輕人“拍照打卡”;湖南張家界的翼裝飛行表演,以“嫦娥奔月”為靈感,將自然美景與極限運動完美融合,為年輕觀眾帶來一場驚心動魄的視覺盛宴。
隨著熱門“IP”的興起,商旅文體融合成為激發消費活力的新引擎。《黑神話:悟空》等熱門游戲IP的加持,為文旅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山西省依托游戲影響力推出的“跟著悟空游山西”主題活動,成功將游戲流量轉化為文旅消費動能,實現了旅游預訂量的顯著增長。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是激發消費新活力的關鍵所在。”業內專家指出,通過豐富和優化文商旅產品及服務供給、創新打造消費新場景、擴大有效需求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提升文商旅消費的質量和效益。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組織各類促消費重點活動,打造更多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場景,以促進消費的持續恢復和擴大,為經濟持續恢復向好貢獻力量。
“出入境游”也在這個中秋假期成為了一大熱門。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中秋節期間全國邊檢機關共計保障525.6萬人次中外人員出入境,日均175.2萬人次,較去年中秋假期同期增長18.6%。這不僅體現了我國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和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也為文旅市場的進一步復蘇注入了新的動力。
中秋作為傳統佳節,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消費的重要節點。上述專家表示,線上消費的快速增長、文旅活動的豐富多彩以及促消費活動的有力推動,共同構成了中秋消費市場的繁榮景象。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優化和消費升級的持續深化,消費市場將繼續保持穩健增長態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