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郭聰聰
10月28日,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金融平行論壇——“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金融發展的創新、變革和重塑”在北京召開。來自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港澳地區及市場機構的嘉賓圍繞涉外金融法治建設這一核心議題深入交流,從立法保障、司法實踐、跨境監管、區域協同等維度,共同守護開放中的金融安全。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黃薇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快速發展,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金融制度逐步健全。目前已經制定了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信托法、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保險法、期貨和衍生品法等法律,并適時作出修改,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金融法律體系,為金融業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她表示:“隨著金融全球化持續加深,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金融領域涉外法治問題研究,切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我國金融機構在國際金融規則制定中發揮更大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先生則從司法協同角度提出,在金融民商事審判領域持續推動理念轉變和工作創新中,要注重統籌“國內法治” 與 “涉外法治” 的辯證關系。他表示:“我們積極拓展國際司法交流與合作,加強對跨境金融法律問題的研究,服務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參與國際金融規則的制定,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治理體系貢獻中國的司法智慧。”
作為國家金融審判的 “前沿陣地”,北京金融法院在涉外金融司法領域的實踐備受關注。北京金融法院院長張雯介紹,自2021年建院以來,依法履行涉外金融審判職能,辦理了1080件涉外、涉港澳臺審執案件,涉及38個國家及地區,其中包括23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從工程基建到能源科技,從跨境上市到工具創新,我們的涉外金融案件如同一張動態的‘晴雨表’,從小切口勾勒出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深度、廣度,匯聚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法治前沿問題。”張雯進一步說道。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也分享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法治經驗。他介紹,香港對金融市場一向采取“多管齊下”的執法機制,以有效涵蓋所有風險與違規情形。
其中,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專注于證券期貨領域的監管;香港交易所(港交所)則透過其上市委員會與上市審查委員會,監管上市發行人及上市公司。如果案件涉及其他商業詐騙或貪污等罪行,香港警務處以及廉政公署更會介入調查。
同時,林定國提出,就京港合作而言,香港至少能發揮以下三項功能:一是作為以北京為基地的各類企業出海或與外方合作時的融資平臺;二是為北京金融法治建設提供參考;三是以累積的經驗和知識協助北京培養金融法律服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