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競賽訓練、在競賽中獲獎的娃發展比較全面,心理素質等各方面都過硬。”楊玉良講道,“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將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一樣的。在我看來,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因為學生是個性的,不能批量生產。仔細觀察,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愛之處。”楊玉良說,他剛開始教書時,對學生的管理也是粗放式的,不懂得挖掘學生身上的個性特點,變通處理學生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教學經驗豐富了,對教育的感悟也多了,很多觀點變得成熟了。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不要總以成年人的眼光來看學生。換一種角度思考,變一種方式處理,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輕松。比如早上偷偷跑出去吃飯的娃,換一種角度想,他可能也是為了安心坐在那兒學習。”
“對于中學生來說,學習很重要,實在地說沒有成績確實不行,但是從整個人生來說,也并不是生活的唯一。”楊玉良談到如何全面培養學生的問題,他講到了自己的觀點,“要鼓勵學生某一方面的發展,不能為了高考而磨滅學生身上的特點。很多娃多才多藝、路越走越寬。打籃球、打乒乓球等興趣愛好能增加學生的幸福感,雖然說僅靠愛好不能謀生,但是愛好有正面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即使學生最后考的學校不是很名牌,但是培養擁有健康的身體、心理的全面人才對社會有益。”日常的教學中,楊玉良做到了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多關愛,表揚特長;對學習成績好的,發現哪一方面有優勢、特長,鼓勵不要放棄。
課余時間,同學們都喜歡圍到楊玉良老師周圍探討問題。
一場由關懷引發的感恩
如今就讀于陜西中醫學院的余昕是商洛中學2010屆學生。心思細膩的小女生用文字記錄了一件有關楊玉良老師的小事:有一次我的右手被滾燙的開水燒了,我跑出教室忍著疼痛不讓眼淚流出,這時被路過的楊老師看見了。他二話不說就帶我去辦公室取來了牙膏為我抹上。一件小事對楊老師來說微不足道,而我卻被徹底地感動了。雖然抹的不是燙傷膏,但我的手沒腫,還依舊可以寫字。我的心也慢慢消腫了。一位年級主任竟如此關心一個平凡的學生的健康,您多么善良啊!上次準備去問您題目,打開辦公室門的一瞬間,卻看見您累得趴在桌子上,我不忍打擾默默退出。我想到很多,您每天要處理那么多的事情,操那么多的心,多累啊。可您還總是說,有什么不會的一定要來問我,必須搞明白弄清楚。無論多累,您講題時都那么神采奕奕,幽默詼諧!
余昕用最樸實的話語表達了對曾經的年級主任楊玉良老師最深的感激。而看到這段文字之后的楊玉良對余昕誠摯地感激表現得有些受寵若驚。他說:“娃太細心啦,這么小的事情還記得。其實無論是我教過的還是沒有教過的,誰問題問到我跟前都會給講,碰到誰生病了都會幫忙送到醫院去。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考上了好大學,一家人都好陽光,把娃教好、照顧好,是咱的責任嘛。”
從1991年到2007年間,楊玉良一直擔任班主任。比起其他代課老師,對班上學生的生活他要操的心更多。“從高一開始,就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要教城市里的孩子如何打掃衛生,教農村的孩子上廁所要沖水,注意宿舍衛生。從細微處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在生活上,楊玉良尤其關照農村的貧困學生。“我自己也是農村出身,知道農村娃的可憐。”在一次家訪之后,楊玉良了解到陳亞軍的家庭十分困難,父母都是殘疾人,居住條件非常簡陋。“看了娃家里的情況我非常震撼,真的可憐,而娃又非常爭氣。從那以后,我家里有啥吃的就給他帶,衣服、錢,只要看到他缺啥的時候就悄悄給他放到宿舍。”高考,陳亞軍順利考入桂林炮兵學院,對于曾經日日夜夜陪伴他的楊老師,說不盡的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