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影籠罩著“黑海中希望的燈塔”
作者:朱兆一
發于2022.8.1總第1054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一份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之為“黑海中希望的燈塔”的協議,卻在簽署后很快就蒙上了陰影。
當地時間7月27日,土耳其、俄羅斯、烏克蘭和聯合國代表在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國防大學,舉行了黑海糧食外運聯合協調中心正式運行儀式。儀式舉行的五天前,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見證下,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和烏克蘭基礎設施部長庫布拉科夫在伊斯坦布爾“同框亮相”,分別與作為協調方的聯合國和土耳其簽署了一份內容相同的協議,就重新開放因俄烏沖突升級受阻的黑海糧食運輸路線達成一致。不過,紹伊古和庫布拉科夫拒絕在同一份文件上簽署名字,也拒絕握手。烏克蘭官方稱,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名字和俄羅斯人的名字出現在同一份文件上,因為“這場持續5個月的戰爭已經造成數千人死亡,數百萬烏克蘭人因之流離失所”。
自今年2月下旬俄烏沖突升級以來,這是公開消息中兩國達成的首份正式協議。如果協議能夠最終執行,就能盡快將滯留在烏克蘭港口的近2200萬噸小麥、玉米等糧食運送到全球多地,不僅可以緩解糧食危機,也有望成為俄烏雙方進一步走向和談的催化劑。
但僅僅一天后,作為黑海運輸通道要塞的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薩遭到俄羅斯導彈襲擊。俄羅斯國防部7月23日晚表示,俄空天軍當天使用高精度遠程空基導彈,摧毀了敖德薩一個軍用機場的武器集運站,那里存放著美國、歐洲向烏克蘭提供的大批武器,包括美國提供的“魚叉”反艦導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譴責稱,這次襲擊是俄羅斯在破壞剛剛達成的協議。他在接待來訪的美國國會議員代表團時說:“無論俄羅斯方面說什么、承諾什么,都會想辦法不加以執行。”
為了促成協議的簽署,土耳其和聯合國努力斡旋了幾個月,最終在7月13日取得重大進展,與俄烏雙方約定在22日簽署正式協議。雖然土耳其提前24小時就向國際社會透露了簽約的消息,但是俄烏官方卻一直保持沉默,直到22日下午才相繼發聲,明確各自已經派出代表團參加簽約儀式。
雖然最終簽署協議的方式與預先規劃的四方直接共同簽署有所不同,明顯打了折扣,但是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各方仍然對協議持肯定態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協議即便面臨挑戰,仍將起到穩定全球食品價格的作用,并為處于饑荒邊緣的發展中國家和各國弱勢群體供應更多糧食。而在協議簽署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表示,土耳其很自豪能在一項即將解決全球糧食危機的協議中發揮重要作用。
協議簽訂后,一個由土耳其、烏克蘭、俄羅斯和聯合國共同管理的糧食出口協調中心將在伊斯坦布爾設立,對港口貨物檢查進行聯合管控,土耳其方面將負責檢查,確保進入烏克蘭敖德薩港口運輸糧食的船只沒有運送武器。該協議的細節還包括烏克蘭船只引導糧食船進出采礦港口水域,俄羅斯同意在貨物移動時休戰等。同時土耳其計劃邀請非北約成員國家在相關水域排雷,為貨船清掃出安全通道。
這項協議的有效期為4個月,如果協議到期而戰爭仍未結束,協議將自動延長。根據聯合國的規劃,各方希望在未來幾周內將烏克蘭經黑海的糧食運輸量恢復到戰前的每月500萬噸的水平,而目前烏克蘭的糧食出口量僅為戰前水平的六分之一。
不過,一波三折的協議簽署過程已經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協議的執行更具難度。仍然處于交戰狀態的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存在嚴重的不信任,而任何戰場上的新動向,都可能讓這份艱難達成的協議瞬間夭折。
從操作層面來說,要將成千上萬噸的谷物運輸出去也是不小的挑戰。即便是樂觀的估計,黑海船運也至少需要幾個星期才能恢復。要清理出一條長達數公里的安全航道,僅僅是烏克蘭岸外水域的排雷,就需要少則十多天、多則幾個月的時間。
在7月23日敖德薩的襲擊事件發生后,古特雷斯當天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予以譴責。他同時強調,俄羅斯、烏克蘭和土耳其必須全面執行剛剛達成的協議。美國白宮表示,敖德薩襲擊事件引發了對協議的質疑,美國將繼續與國際社會探討通過陸路增加烏克蘭糧食出口的選擇。
《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第28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