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長白時評:挖掘鄉土文化“寶庫”,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開發銀行發布《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推動文化產業人才、資金、項目、消費下鄉,促進創意、設計、音樂、美術、動漫、科技等融入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挖掘提升鄉村人文價值,增強鄉村審美韻味,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穩住“三農”基本盤,對于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當然,“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用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賦能,才能更好地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戰略目標。做好特色文章、激發農民參與、用好鄉土文化,鄉村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動能十足。
鄉村文化產業發展要做好特色文章。鄉村文化越有特色,越有吸引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近年來,諸如安塞腰鼓、陜北農民畫、洛川面花等都是紅紅火火,在弘揚傳統文化同時鼓起了農民群眾的“錢袋子”。這也再次表明,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必須做好特色文章,通過深層次加工和創新設計,著力打造特色化、多樣化產品。
鄉村文化產業發展要激發農民參與。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才有澎湃活力。近年來,一些地方農民自編、自導、自演的鄉村春晚紅紅火火,就充分彰顯了農民文化主體性和創造力。可以肯定,充分尊重農民意愿,鼓勵各方力量廣泛參與,加強對鄉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在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也有助于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鄉村文化產業發展要用好鄉土文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發展鄉村文化產業,鄉土文化是個“寶庫”。可以挖掘鄉土文化中諸如神話故事、歷史故事、鄉賢事跡等資源,也可以聚焦風土人情、人文故事、地域文化等。事實上,諸如村莊歷史、民俗等等,也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積淀。必須立足自然景觀、地形氣候、生物多樣性、農耕文化等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挖掘提升鄉村人文價值,推動鄉村文化產業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事實證明,以鄉村文化為依托,開發特色鄉村文化資源,把文化和生態資源轉化并嵌入鄉村文化產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將為農民群眾增收提供堅實支撐。做好特色文章、激發農民參與、用好鄉土文化,推動鄉村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努力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更多農民群眾將在鄉土文化滋養中動起來、美起來、富起來。(聞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