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力推廣高粱種植
做強特色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汪志球
春風拂過,貴州大地染上一層新綠。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土溪鎮田間地頭機器轟鳴,村民劉從猛正忙著翻耕,為今年的高粱種植做準備。“現在育苗、化肥都準備齊了,就等著移苗。” 劉從猛說,“今年家里近30畝山坡荒地都準備種上高粱。”
劉從猛口中的“高粱”是貴州本地特有的紅纓子糯高粱,淀粉足、耐蒸煮,是釀酒的好原料,不少公司搶著要。他所在的龍臺社區,2019年開始推廣高粱種植,種植面積從不足1000畝,到今年預計突破1萬畝。
“高粱種子是公司免費送的,收購有公司的保底價,不愁銷路。”劉從猛介紹,今年本地的釀酒公司和他簽了合同,按保底價6.6元每公斤收購,并提供種子和技術,高粱成熟后,若市場價高于保底價,則按市場價收購。
以遵義為主產地,貴州發力種植紅纓子糯高粱。高粱作為醬酒生產和釀造的主要原料,已成為貴州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2021年,貴州省實現白酒產量34.8萬千升,比上年增長30.5%左右,規模以上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加值增長達40.7%,實現較快增長。
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指出,發揮赤水河領域醬香型白酒原產地和主產區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要做優做精特色優勢農產品,加快現代種業、特色優勢雜糧、優質稻推廣。
貴州搶抓機遇,優化調整白酒產業布局,培育骨干龍頭企業,發展相關配套產業,打造產業集群。
吳會作在浙江務工多年,如今回鄉種起高粱。“高粱全身是寶,剝籽的高粱穗可以做掃帚賣,秸稈可以賣給飼料廠制牛飼料,都成一條產業鏈了。”吳會作笑言,如今自家已經搞起了養殖業,再干上種植業,收入一點不比在外打工差,還能照顧老人、小孩,“端穩了‘農業飯碗’,家門口就能致富。”
乘勢而為,茅臺、貴州珍酒等重要醬酒企業著力打造和擴大高粱種植基地。“紅纓子糯高粱是我們釀造醬香型白酒的基礎,也是我們最重視的產業鏈源頭。”貴州珍酒釀酒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向東說,2021年,公司在遵義市發展13萬畝紅纓子糯高粱基地,今年將突破20萬畝。公司還將加強對農戶的指導和培訓,提升優質農產品品牌價值,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