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5月1日電(記者邵魯文)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快遞工程、技術經紀……這些領域都有正高級職稱了。“五一”勞動節來臨,這些新職業從業者們的職稱評得咋樣了?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新職稱“有哪些”:聚焦新產業、新業態
今年41歲的任濤林是青島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標準總監,最近獲評了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正高級工程師,這讓他十分高興。在他看來,開展工業互聯網職稱評審,貼合行業發展規律,有利于推動新產業發展。
山東龍立電子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端電連接器的研發與生產,是典型的“四新”產業人才聚集型企業。去年,包括企業創始人高文斌在內的8名專業技術人員,獲評智能制造工程師職稱。
“新職業的職稱設置針對性很強,為長期在一線鉆研的專業技術人員拓寬了職稱晉升通道。”山東龍立電子有限公司創始人高文彬說,開展這類職稱評審有利于為企業培育和集聚一批智能制造領域高端人才。
新職稱“怎么評”:能力、業績“說了算”
獲評快遞工程高級工程師職稱的滕州申通快遞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文宏告訴記者,她在參評職稱時,本以為不符合傳統評職稱所需要的學歷、論文等硬條件,一度不敢報名。但申報后發現,在職稱評審時更注重“實績”導向,讓能力、業績“說了算”。
“在推進新產業職稱評審過程中,打破唯學歷、唯論文,結合人才成長規律和對行業的貢獻,分行業制定評價標準。”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周春艷說,在制定新職業職稱評審標準時,山東還積極邀請新興產業各方參與,在以業內專家為主制定職稱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大力支持領軍企業、“瞪羚”企業以及行業協會學會參與標準制定。
新職稱“有啥用”:激發人才集聚發展“源動力”
山東省通過加強制度設計,把兌現福利待遇作為開展職稱評審的必要條件,既重物質獎勵,更重精神激勵。山東規定,支持新產業中的高級職稱人才申報產業領軍人才等各類人才工程,鼓勵參加青年國際人才培養計劃或者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培養計劃,給予財政資助,為新產業人才就業創業提供全方位保障。
“去年成功獲評碳纖維復合材料工程的高級工程師后,我和同事都很高興,擁有自己從事行業的職稱證書,在申請與碳纖維相關的科研項目上,更有說服力了。”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工程師朱有欣說,很長一段時間申報科研項目只能用工程技術的職稱證書,但缺乏針對性,自從有了本行業的職稱,申報項目更加順暢。
任濤林則表示,通過新職業職稱評審,不僅是取得了一個職稱,更多的是獲得了各種政策支持和參與各類培訓的機會,讓他能夠更好地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施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