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復做簡單事、認真做重復事、創新做認真事——走進新時代的“時傳祥”們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題:重復做簡單事、認真做重復事、創新做認真事——走進新時代的“時傳祥”們
新華社記者
“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全國勞動模范時傳祥懷著對黨和人民的深深情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苦干加巧干,堅持“傳幫帶”,為環境衛生事業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時光流轉,肩挑手扛的作業方式被現代化的設備替代,但時傳祥的精神卻代代相傳,激勵著每一位勞動者。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記者來到北京環衛集團,采訪固廢物流公司清運三中心駕駛員孫志寶、清運一中心單臂吊班班長李國棟兩位全國勞動模范;固廢物流公司醫廢中心黨支部書記,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任曉云,在環衛一線感受新時代的“時傳祥”們的精神力量。
從同鄉到同事,三位勞模的“北漂”
受益于北京市與河北省承德市當時的對口扶貧政策,汽車駕駛與修理專業畢業的李國棟、任曉云和孫志寶來到北京環衛系統工作,擔任起了清運車的駕駛員。三位優秀的學生從老鄉、校友成為同事,開啟了他們的“北漂”之旅。
“既然出來了,怎么也要干出個樣來!”李國棟信心滿滿地上崗,卻被北京新式的車型、復雜的路況給了個“下馬威”。跟著師父開車鉆胡同,他常進退兩難,同屆其他學員一天可以拉六趟,他卻只能拉兩三趟。
為了盡快趕上別人,李國棟利用休息時間騎車到胡同里穿梭,將各種彎道的特點一一記在心里,回來后反復模擬練習。“除了吃飯睡覺,我都在練習駕駛技術。”李國棟說,時間長了,不管多難走的路段,只要他瞄上兩眼,基本八九不離十,有的甚至“一把輪兒”輕松而過。
和李國棟類似,任曉云、孫志寶也在平凡的崗位上走過了二十余年的時光,他們先后參與了多次國慶慶祝活動、北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活動的環衛保障工作,并獲評全國勞動模范或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在李國棟看來,三人的收獲和榮譽,離不開國家和單位的培養。“我要繼續以‘不服輸’的勁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自己新的貢獻。”
重復和認真,在點滴中盡責
2022年1月4日,固廢物流公司醫廢中心開始參與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重點管控垃圾和醫療垃圾清運工作。根據北京環衛集團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安排和防控管理要求,醫廢中心制定了嚴格的“專人專車專線專點”標準,所有駕駛員按照二級防護標準,身著防護服、護目鏡、雙層手套和N95口罩作業,運輸期間不下車、不開窗。
“從延慶賽區到市里的醫療垃圾處理點,來回得400公里,遇上雪天路況差時,一天可能工作10個小時。但隊伍里沒有人叫苦,所有人都堅守崗位,盡職盡責。”擔任黨支部書記的任曉云介紹,從開始承擔保障任務到冬奧會結束,醫廢中心不僅完成了各項清運任務,還保持了全員“零感染”。
“清潔垃圾就是清潔心靈,幫助別人就是提升自我。”在任曉云看來,環衛工作就是在點滴中盡職盡責,多為他人著想。比如為了不打擾居民休息,李國棟會在早晨吊取垃圾箱時放慢速度,盡量降低發動機的聲響;為了不弄臟胡同居民晾曬的衣服,開糞便抽車的孫志寶總會走下車,摘下手套整理好衣服再開車駛過……
“技術過硬、服務意識強、急難險重往前沖,在平凡的崗位中實現個人的價值,這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任曉云說。
時代變遷,精神仍在延續
“集裝箱垃圾車、壓縮式垃圾車、單臂吊垃圾車,這是我們開的真空糞便車……”在北京環衛集團的立體停車樓,孫志寶向記者一一介紹各類環衛作業車型。他說,隨著時代發展與科技進步,許多環衛工人已逐步告別“手挑肩扛、走街串巷”的作業方式,實現了機械化、現代化、電動化工作。
“例如我們的抽車從汽油車、柴油車發展到了現在環保的電動車,糞便清運也從手動轉變為電動抽取,都是現代化作業了。”孫志寶說。
生產工具不斷迭代,對于環衛工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幫助后輩們提升駕駛與維修技術,孫志寶與幾位同事在集團的組織下成立了“孫志寶創新工作室”。他們定期鉆研各類車型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領,良好的學習氛圍帶動了大家共同進步。
時代在變化,技術在提升,但在三位環衛工人看來,時傳祥所倡導的服務、奉獻、創新精神從未改變。“我們要永遠向時傳祥看齊,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創新做,守護好這座美麗的城市!”孫志寶說。(記者田晨旭、陳鐘昊、謝晗、才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