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人口問題是“國之大者”,生育政策調整完善關系千家萬戶。生還是不生?生幾個?并非一個能簡單回答的問題。影響家庭做出選擇的,既有家庭成員的實際考量,也受經濟社會環境種種因素的影響。
為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多個省份已完成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并制定實施方案。其中延長產假、增加育兒假等內容獲得社會廣泛關注??紤]到低生育率成因及政策實施的復雜性、系統性,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需要分步實施、逐步推進,通過統籌推行“一攬子”政策形成合力。
低生育將成為現實問題
近期,國務院決定,設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消息一出,僅一天,就有超過100萬納稅人完成了該專項附加扣除的填報?!斑@是一種積極探索,有利于減輕家庭撫養子女負擔,體現了國家對人民群眾生育養育的鼓勵和照顧?!北本┐髮W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說。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動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什么是“生育友好型社會”?在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看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的“家庭友好政策”可提供借鑒?!啊彝ビ押谜摺С旨彝フ樟蠇胗變旱男枨?,同時也讓家長可以履行工作職責,其實就是讓父母在育兒和就業間達到一種平衡?!?/p>
“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重在構建生育友好環境?!标懡苋A認為,它不僅包含對生育行為的友善,還包括對兩性婚育、兒童成長和家庭建設全方位的友好支持。
“在生育政策轉變之前,我國就已經在生育、教育、稅收、保險等層面開展了制度建設,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構建奠定初步基礎?!睏铘匆陨秊槔榻B,中國的婦幼健康和計劃生育服務保障工程實施多年,在孕前優生教育、孕期保健、出生缺陷篩查、嬰幼兒計劃免疫等方面取得不錯成績,大大降低了新生兒缺陷率和嬰幼兒死亡率。
然而,還有一個事實也不容忽視,即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尤其是工業化、現代化帶來的影響,低生育已成為大多數發達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也將成為中國面臨的現實問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處于較低生育水平。
生育率較低,一方面由于生育人群基數減少、婚育年齡推遲,另一方面在于人們生育意愿降低。
“相繼放開二孩、三孩政策,陸續出臺配套措施,我們看到了國家鼓勵生育的決心和努力?!痹诒本┥疃嗄辍⒁延幸蛔拥耐跖空f。但當她與丈夫商量是否要二胎時,培養孩子花費的精力和成本讓小兩口打了退堂鼓?!案改笟q數大了,我們還要還房貸,確實有些力不從心?!蓖跖刻寡?。中國經濟時報去年開展的《養娃教育成本網絡問卷調查》顯示,八成受訪者認為生養育孩子的經濟成本太高,超五成受訪者覺得缺乏養育、照顧孩子的時間。
對職業發展的擔憂是很多女性“不愿生”“不敢生”的又一原因。受傳統觀念影響,女性還沒生孩子,就有可能被用人單位打上“以后休產假、育兒假”的標簽;生完孩子,可能又被貼上“重心轉移、無精力工作”的標簽。
“女性擔心職位,往往生育后盡早上班,孩子卻無人照料?!睏铘凑f,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入托率為5.5%左右,大多數父母工作繁忙沒有精力照看,托育服務的供需缺口較大。
“面對我國人口變化帶來的新挑戰,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是必要之舉?!标懡苋A表示,通過系統的、長遠的、全面的生育友好制度建設,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釋放生育潛能需一定時間
修改后的《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產婦享受的延長生育假由30日增至60日;在子女滿3周歲前,夫妻二人每年各享受5個工作日的育兒假。河北、江西、浙江、青海等地規定,符合相關規定生育的產婦可在享受國家規定產假的基礎上延長90天產假;3周歲以下嬰幼兒父母雙方每年各10天或15天育兒假。在重慶,夫妻一方甚至可以休育兒假至子女1周歲止,或夫妻雙方可在子女6周歲前每年各累計休5至10天育兒假。
除了延長產假、增設育兒假,多地還明確延長婚假、增設獨生子女陪護父母假、保障休假期間職工權益、發放購房補助等內容,同時,通過資金補貼等方式積極建立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各地出臺的鼓勵生育政策不乏硬招實招,但真正釋放生育潛能,尚需一定時間?!睏铘幢硎?,最終效果還要看具體落地情況。
記者注意到,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諸如“育兒假何時實施”“公司拒不執行育兒假”的帖子,反映出一些地方的用人單位未能及時準確落實政策。有網友稱,申請育兒假后,被公司告知要等有關部門發文,還有的則以育兒假非必須執行為由駁回。
根據《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女職工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對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按照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標準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對未參加生育保險的,按照女職工產假前工資的標準由用人單位支付。但在具體操作上,因地而異,因單位性質而異。
“產假的延長,使生育保險基金逐漸產生收支不平衡的問題,很多地方對誰來支付額外的生育津貼并不明確。”陸杰華說,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政策僅靠用人單位買單,難免會影響雇傭單位用工成本、女性平等就業等方面,在執行過程中,效果難免打折扣。
盡管嬰幼兒托育服務越來越受重視,但各地的托育服務還存在內容標準不一、監管缺位等問題?!叭娣砰_二孩以來,一些社會機構紛紛開辦嬰幼兒托管機構,但這些機構是否合法合規、工作人員是否有資質,許多家長并不完全了解?!睏铘粗赋?,目前照料嬰幼兒依然以父母和雙方長輩為主,并非所有人都信得過托育服務機構。
“政策之外,人們的觀念也不該被忽略。”楊舸表示,如今獲取信息的途徑很多,一些自媒體制造情感焦慮博人眼球,致使婚育焦慮開始向年輕群體擴散,久而久之,很可能影響他們對婚育的態度。
正讀研的小安最近在學校談了對象,對她而言,這一步邁得不容易?!霸诰W上之前看過一些關于婚戀、家庭的負面新聞,每逢過節親戚朋友又變著花樣催婚,心里煩得很。”小安談到,很長一段時間自己怕談戀愛,甚至一想到結婚生子就慌。
后來,學校開設的一門婚戀公開課慢慢改變了小安的想法。“我好奇才去聽的,沒想到提升了我對婚戀的信心,勇敢作出了改變?!?/p>
找到個人、家庭、用人單位和國家的“最大公約數”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政策舉措匯報,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同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一系列頂層設計,為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指明方向。
“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管是公共政策、公共服務的推出,還是文化輿論、社會環境的形成,都需要逐步推進,找到個人、家庭、用人單位和國家的‘最大公約數’,減輕生育、養育、教育負擔,讓愿意生的適齡人群‘生得起’‘養得好’。”楊舸表示。
在育兒假等假期的執行上,陸杰華建議,有關部門應通過督查的方式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督,保障生育夫婦的合法權益。同時,政府部門也應在稅收、社保減免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減輕用人單位壓力,增加其對國家政策的理解與支持。
針對女性享有更長產假可能會帶來職場上的競爭劣勢,有人提出,在給予女性產假的同時,給予男性陪護假,甚至強制男性休育兒假。一方面,能鼓勵父母共同承擔育兒責任,另一方面,也可減少因生育帶來的就業歧視。
但也有人質疑,如果強制男性休陪護假、育兒假,短期內是否會加大新生兒家庭的經濟負擔?鑒于此,有專家表示,延長男性陪產假并非關鍵,倡導性別平等的家庭觀念才是“破題之鑰”。
因經濟條件、父母職業狀況和社區環境的差異,育兒家庭對托育服務的需求千差萬別。楊舸表示,要注重托育服務體系的多層次建設,做好前期科學規劃,避免粗放式發展。此外,政府應在建立完善科學育兒服務標準、加強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監管機制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讓托育相關標準、制度、措施落細落實。
初育年齡后延,客觀上增加了對生殖健康服務的需求,而輔助生殖技術一直與高收費掛鉤,很多有需求的家庭望而卻步。前不久,宮腔內人工授精術等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被納入北京地區醫保甲類報銷范圍,在全國具有一定示范意義。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建議,應充分考慮加強生殖健康服務,將一些輔助生殖技術納入基本公共服務范圍。
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不僅需要“一攬子”政策,也須做好觀念引導。與法律法規和政策舉措的實施相比,觀念轉變往往更難?!敖裉斓哪贻p人思想更獨立、觀念更多元,我們應充分尊重他們在婚育問題上的自主權?!标懡苋A表示,同時也要加強適婚青年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引導,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不斷提升年輕人婚育信心。
史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