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持續公布名錄,確保革命文物發揮重大作用
為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中央宣傳部、國家文物局近日聯合印發通知,就持續開展革命文物名錄公布工作進行部署。
一物勝千言,睹物思歷史。一處處永不褪色的革命舊址,就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生動的課堂;一件件觸動人心的革命文物,就是滋養初心、淬煉靈魂最好的教科書、營養劑。要從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政治高度出發,堅持政治屬性和歷史屬性相統一,持續開展革命文物名錄公布工作,將符合條件的全面納入革命文物名錄公布范圍,確保革命文物發揮重大作用。
革命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財富。加強革命文物保護,是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的首要任務。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對革命文物要在保護好的基礎上進一步管理好、運用好。有的地方結合本地區特點,制定出臺地區性的革命文物保護條例,用規章制度留住“紅色記憶”。對于新發現、新公布的革命文物,要及時納入保護范疇,確保革命文物應保盡保。堅持系統觀念,加強整體保護,確保革命文物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強化統籌規劃,推進多部門協同、多地區協作,筑牢革命文物保護的基石,讓革命文物在新時代彰顯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管理好革命文物,才能實現在保護中傳承。對于新公布的革命文物,要做好收集、整理、修復、展覽、研究等一系列保護管理工作,讓紅色基因更好地代代相傳。深挖革命文物的內在價值,通過對相關革命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挖掘,還原革命歷史的來龍去脈,以真實的歷史感染人、打動人。聚焦革命精神內核,在守正創新中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全面展示黨的百年奮斗和偉大精神,充分發揮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實施活化利用提升工程,使珍存的舊址會說話、陳列的文物會發聲,讓紅色資源真正活起來、動起來、潮起來。
讓革命文物煥發光彩,需要堅持守正創新,多層次、多渠道拓展利用途徑。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研究并推動將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成就和重大事件的代表性見證物、紀念物核定公布為革命文物。激發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的動力和活力,要注重促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建設、旅游提質相結合,與鄉村振興、老區發展相結合,與惠及民生、增進福祉相結合。借助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以互聯網的手段降低公眾參與的門檻,以有利于被公眾特別是青少年接受的形式對革命歷史進行展示,使其實現更為廣泛的傳播。
“鐵石相擊,必有火花;水氣相蕩,乃生長虹”。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要持續開展革命文物名錄公布工作,堅持保護、管理、運用一體推進、相互貫通、統籌協調,使革命文物所蘊藏的精神財富跨越時空、熠熠生輝,激勵人們風雨無阻、堅毅前行,照亮奮斗新時代、啟航新征程的前路。(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