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強調,加強對鄉村振興重點項目推進情況監督檢查。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陜西延安、河北正定、海南瓊海等地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積極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深入基層調研,精準發現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梳理產業項目清單,列出監督重點,開展提級監督、專項監督;聚焦重點項目,緊盯關鍵環節,保障項目資金高效規范使用。
陜西省延安市。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原上,蔬菜大棚星羅棋布。9個省級設施農業基地縣和123個專業村,形成反季節蔬菜、時令瓜果、食用菌和高山冷涼蔬菜4大板塊,讓28萬名農民受益。
2019年5月7日,隨著最后2個貧困縣脫貧摘帽,革命圣地延安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如今,一曲鄉村振興新歌,正在黃土高原的山峁間奏響。
河北省正定縣。地處滹沱河北岸的塔元莊村,曾經的河灘田已經成為溫室連棟、生態設施大棚連片,實現智慧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
沿著“半城郊型”經濟的路子,該村建設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示范園,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關聯行業飛速發展,走出一條城鄉融合的鄉村振興新路。
海南省瓊海市。走進博鰲鎮沙美村,村道暢通整潔,白墻黛瓦的房屋錯落有致,風景如畫。
昔日遭受嚴重破壞的紅樹林濕地,樹木蔥蘢,水清魚躍,白鷺翩飛。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徐徐展開。
因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成效明顯,陜西省延安市、河北省正定縣、海南省瓊海市等地近日被國務院通報表揚。
且看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當地紀檢監察機關是怎樣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推動真抓實干,護航鄉村振興的——
開展專項整治 破解突出問題
全市對2243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精準幫扶,無一戶一人返貧致貧;2021年,延安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258元,較2018年增加3472元……脫貧以來,延安干部群眾不忘初心、接續奮斗,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入推進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重點規劃實施、工程項目建設進程中,延安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果業、畜牧業、設施農業、食用菌產業等產業類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等示范類項目,緊盯項目招投標、資金撥付等關鍵環節,及時跟進、靠前監督。
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該市紀檢監察機關加強了對用地保障情況的監督。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資源。然而,延安市紀委監委調研發現,一些村機動地底數不清、歷史遺留問題久拖不決、承包費收繳不到位、經營管理不規范。這些問題,成為鄉村振興進程中盤活集體資源資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絆腳石”。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今年以來,延安市紀委監委指導富縣在羊泉鎮試點開展農村機動地經營管理問題專項整治,以轉變干部作風為切入口,重點整治在機動地承包中優親厚友、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截至目前,羊泉鎮累計解決問題124件,制定對策32條,發包合同規范率達99%,承包費收繳率達98.6%。
“收回欠繳的承包費,可以用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羊泉鎮肖村黨支部書記王延斌說,“村里初步打算用這筆錢入股村企業獲取分紅,或者用于合作社集中低價采購農資,讓村集體獲取收益,讓村民得到實惠。”
羊泉鎮黨委書記李龍全程直接參與專項整治工作,親眼目睹變化產生:“通過專項整治,摸清了資產家底、解決了矛盾問題、奠定了集體經濟基礎、強化了村級治理、改進了干部作風。”
試點工作期間,一些涉及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決策、運行、收益、公開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逐步顯現。
精準發力、對癥下藥。延安市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將機動地經營管理問題專項整治拓展至農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管理領域,進一步明確整治主體、整治目標、整治時限,嚴肅查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存在的違紀違法問題,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健全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機制,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新活力、釋放新動能。
今年1至5月,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查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28件,處理44人,黨紀政務處分43人。
調整監督方式 聚焦監督重點
在主打鄉村旅游業的新安鎮吳興村走訪村民,了解“櫻花小鎮”等旅游項目發展情況,幫扶資金是否按時發放;走進縣財政局,向工作人員了解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撥付進度,是否遇到難題……
對照《正定縣2022年財政銜接資金使用計劃》,正定縣紀委監委第五監督檢查室近日深入農村和走訪有關職能部門,圍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項目建設、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督、展開調研。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在“半城郊型”經濟和“三化”即“農業做成產業化,養老做成市場化,旅游做成規范化”發展定位指導下,正定縣近年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涌現出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示范園等一批重點項目。
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正定縣紀委監委從重點工作入手,將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納入政治監督范疇,全面梳理鄉村振興產業項目清單,通過定點包聯項目、走訪項目現場和職能部門等方式強化監督,助力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該縣紀委監委制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專項監督重點任務及責任分工表》,聚焦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緊盯扶貧項目資產管理使用等方面,細化38條監督重點。黨風政風監督室牽頭,“室組地”聯動,結合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通過隨機抽查、實地查看、查閱資料等方式,將監督觸角延伸到基層一線、項目現場,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嚴肅查處落實政策打折扣、吃拿卡要等腐敗和作風問題,為鄉村振興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保駕護航。
為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正定縣紀委監委做細做實基層監督,注重“小切口、深挖掘”,把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情況作為監督重點,利用“一村一檔”和黨內監督系統平臺,對全縣174個村(居)進行監督管理,對集體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居)進行提級監督。同時,將規范農村小微權力行使與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專項監督相結合,織密基層監督網絡。
農村干部是鄉村振興的排頭兵。正定縣紀委監委持續加強對農村黨員干部的監督管理,在嚴肅查處群眾身邊“微腐敗”的同時,結合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組織召開全縣農村干部警示教育大會,以身邊人身邊事,給村干部敲響警鐘。
鄉村要振興,也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定縣紀委監委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月監督檢查重點工作清單,針對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莊硬化亮化綠化美化等方面工作情況開展監督,建立問題臺賬,掛賬督辦、限期整改。今年以來,全縣共發現涉及農村人居環境方面的問題83個,均已督促完成整改。
正定縣紀委監委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圍繞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部署,進一步聚焦監督重點、拓展監督思路,因勢因需調整監督方式,助力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邁向新高度。
盯住關鍵環節 保障項目落地
沙美村距離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4.6公里,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綠樹掩映,水清沙白,沙美村猶如“長”在樹林中。
“但過去,村子可沒這么美。”村民鄧美芳記得,前幾年村黨支部領導力不強,鄉村治理能力不足,村民挖塘養蝦,破壞了濕地生態,內海污染嚴重,村容村貌破舊不堪。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開展,沙美村近年來全面退塘還林還濕,恢復生態和景觀功能,復植近300畝紅樹林,形成以紅樹林保護為主的濕地生態區。
“在沙美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當地特色資源優勢,嚴格落實‘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主動介入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瓊海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緊盯土壤安全利用、地下水污染修復、大氣污染防治等關鍵領域和整治公共空間、清除衛生死角等重點問題,通過現場督導、信訪舉報受理、輿情調查等方式全程跟進監督。沙美村的蝶變,就此發生。
巨變不只發生在人居環境。圍繞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的全面領導,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沙美村在市委組織部和市紀委監委指導、監督下,探索建立“一個平臺、兩套體系”,即“智慧沙美”黨建平臺,鄉村治理體系和黨群服務體系,形成“戶聯系、組協調、村處理、云化解”的“四級化事法”,黨員干部帶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與監督,使基層紀檢監察機關能及時發現并盡快處置問題線索。目前,“四級化事法”已在全市推廣。
鄉村要振興,監督須跟進。瓊海市紀委監委整合監督力量,采取“室組地”聯動、市鎮村上下聯動等方式,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盯住項目審批、施工建設、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展開監督。通過專項檢查、約談提醒、問題督辦,著力發現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加強對農業農村、財政、文化旅游等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督,督促認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通過信息移送、情況通報等機制,推動職能部門“抓本級、帶系統”,延伸拓展工作觸角,強化日常監管。
在瓊海市紀委監委指導下,石壁鎮紀委對每個重點項目都建立跟蹤監督臺賬,明確項目立項、實施、結算等各環節監督內容,發現問題及時推動整改,保障政策落實和項目資金高效規范使用。今年該鎮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達2159.66萬元,已統籌安排石壁鎮扶貧農產品商貿中心、生態高效養殖場建設等項目8個,目前均已完成項目入庫、項目事前公示等流程,已撥付項目資金926.38萬元。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該市紀委監委既注重加強對村干部的監督,又注重加強對他們的教育。該市紀委監委近期聯合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先后舉辦兩期2022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工作隊專題培訓班,培訓班開設特色“廉政教育課堂”,給農村黨員干部敲響警鐘,為鄉村振興筑牢廉潔防線。
本報記者 初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