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飯碗的背后,種糧大戶有這些“黑科技”
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種糧大戶,希望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6月的祖國大地,一片片金色麥浪隨風蕩漾,不時有收割機忙碌地穿梭于田間地頭,夏風所及,陣陣麥香,這是豐收的味道。
建家庭農場,做職業農民,他們在種糧的路上用了哪些農業“黑科技”?
“最高單產750公斤!平均畝產也有600公斤!”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西二鋪鎮葛林村雷修春家庭農場里,種糧大戶雷修春正在對自己的千畝豐產方實打驗收。
雷修春說,他的高產“黑科技”主要有三項:一是在種子和肥料上的投入上注重精準、有效,選用高產、穩產、抗災性強的品種,同時做到測土配方施肥;二是做到良種良法配套;三是抓好中后期的田間管理。
“在小麥生產上,技術法寶離不開小麥綠色高產攻關、良種良法配套和農機農藝融合,如今全區麥玉兩熟制周年輪作全程機械化等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累計推廣面積接近420萬畝,小麥赤霉病全程綠色持續控害技術集成應用等8項農業主推技術應用率已達到100%。”談到農業“黑科技”在夏糧生產上的作用,埇橋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科技站站長張熠如數家珍。
山東省高唐縣匯鑫街道王貴村的超輝種植合作社位于黃河中下游平原,合作社種植的800多畝綠色無公害黑小麥喜獲豐收,沉甸甸的麥穗“笑彎了腰”。
被合作社負責人王慶輝點贊的種糧“黑科技”,就是科技特派員、匯鑫街道農技師馬麗霞帶來的兩種種植新模式實驗:一種是“黑小麥—糯玉米—蔬菜”一年三熟模式,這種模式的地塊有800畝,以產黑小麥為主;另一種是實行“糯玉米—糯玉米—黑小麥—糯玉米—蔬菜”兩年五熟模式,這種模式的地塊有500畝,以產糯玉米為主。
“這兩類種植新模式,實現了兩年內糯玉米產出五茬、黑小麥產出三茬的均衡發展狀態,兩種模式的兩年畝產收益均在8000元左右。”馬麗霞振奮地說。
江蘇省農墾集團也擁有自己的種糧“黑科技”——無人農場。在這里可以看到,無人機自動起飛,在空中采集著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通過這些數據,農戶就可以制定精準化的施肥、噴藥方案,并交由植保、施肥無人機完成自動化作業;同時,設備作業的相關參數可實時傳回后端,方便數據存儲與分析。整個流程中,農戶只需進行方案的決策,執行工作均可交由設備自動完成。
據大疆農業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大疆在江蘇落地智慧農業系統,給農場帶去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從“農業數字化”到“土地平整—溝埂檢查—種子飛播—水層監測—出苗分析—株高分析—長勢分析—無人機變量撒肥—無人機變量打藥—產量預估”構建了完整的種植閉環;并對整個農事過程中的“耕—種—管—收”4個環節的農機作業質量監管也構建了完整的工作閉環。
“過去巡田1萬畝需要將近10個人,現在有了這套方案,利用多光譜無人機可以實現10000畝/天的巡田任務,并且可以精確地找出哪里有問題,幫助我們實現精準、變量施肥。”種糧大戶王海斌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