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新時代新征程,思政課如何提升適應性

2022-07-05 09:46:43

來源:光明日報

  【圓桌對話】

  編者按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非常關心。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的第一站,便是觀摩思政課智慧教室現場教學并發表重要講話。“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總書記言之諄諄,為辦好思政課,進一步把脈定向。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政課建設重要論述精神,即日起,本版將圍繞“思政課如何提升適應性”“大中小學段思政課如何銜接”“思政課怎樣用‘心’講道理”“教師如何成長為‘經師’和‘人師’統一者”四個習近平總書記關心、一線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通過記者調查、專家訪談、一線講述等形式,連續推出四期整版報道,剖析當前思政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探求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為廣大思政課教師提供教學改革、專業成長的樣本與建言,以期推動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

  主持人:

  本報記者 鄧暉 周世祥

  對話嘉賓: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劉建軍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熊曉琳

  河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馬福運

  “我是一個‘體育迷’。前不久,冬奧會在咱們自己家門口舉辦,賽場內外,有無數個畫面觸動過我。一個身影經常浮現在我眼前——90年前,獨自出海奔波20多天,行程1萬英里的中國運動員劉長春。”在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堂思政課上,教師張智的愛國主義教育從學生喜歡的“嘮家常”開始。緊接著,一句曾刊登在報紙上的寄語在屏幕上呈現:“我中華健兒,此次單刀赴會,萬里關山,此刻國運艱難,望君奮勇向前,讓我后輩遠離這般苦難。”整堂課上,一個個具體生動的案例相繼被拋出。教師時時關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認知規律。在透徹的說理中,“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統一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的道理烙在了學子心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為什么要如此強調思政課的適應性?新時代新征程,思政課要與哪些要素相適應?今天的思政課有哪些不適應的情況?提升思政課的適應性,要從哪里著力、避免哪些誤區?針對一線教師關心的焦點問題,我們邀請相關專家給予解答。

  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記者:“適應不適應”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提出的新要求。為什么要強調思政課的適應性?思政課要與哪些要素相適應?

  劉建軍:“適應”本是 生物學概念,體現的是生物體同周圍環境依賴、順應的關系。 在社會生活中,“適應”指順應社會整體系統的需要,反映的是事物和周圍其他事物的關系。社會本身在變化,對思政課的要求也在變化。思政課是一個社會性事物,需要 改變調試、達成“適應”。辦好思政課事關立德樹人全局,思政課 “適應不適應”是個戰略問題。世界變了, 中國發展階段變了,思政課不能“還說老一套”,要講新時代 新征程的思政課,必須適應新情況、新變化。

  思政課的適應性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 思政課堂雖在國內,但是以整個世界為背景的,當今中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一變,講思政課的大背景、大語境會發生變化。二是適應國內發展的需要。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思政課與之適應。 三是和學生需要、接受特點相適應。 學生處于成長中的特定年齡階段, 會面對特有的人生問題、思想困惑,有特定的接受思政教育的 要求,也有相應接受知識的特點。

  熊曉琳:思政課能否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其適應性是關鍵因素。一是要適應黨和國家發展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落實好“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二是要適應新時代特征和現實需求,深刻闡釋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堅持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專業性相統一。三是要適應青年大學生成長與發展需求,回應學生關切,教育引導學生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內外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形勢異常復雜,這都對思政課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只有強調思政課的適應性,不斷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才能真正實現思政課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的功能。

  馬福運:強調思政課的適應性,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的必然要求。思政課建設要堅持問題導向,積極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學生之問,必然要求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二是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內在要求。思政課作為兼具科學屬性與意識形態屬性的國家課程,其適應性體現為課程建設與時代潮流、國家需要、教育規律的契合性、同步性、統一性。思政課建設只有適應時代潮流,與時代發展同向同行、與時代精神同頻共振,才能為學生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提供理論武裝與思想指南;只有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需要,才能切實發揮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關鍵課程的作用;只有適應教育教學與學生成長規律,以科學精神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才能贏得學生、贏得未來。

  記者:不同時代背景下,思政課適應性的表現各不相同。面對00后、10后“平視世界的一代”,思政課的適應性從何體現?

  熊曉琳:在“兩個大局”時代背景下,結合當代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和認知規律,一堂“適應性強”的思政課要具備三個要素:

  一是以問題為導向,講清理論。結合國內外歷史和現實,著力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堅定“四個自信”。

  二是用活素材,增強感染力。充分挖掘和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大地形成的生動實踐,將鮮活的時代素材與基礎理論相結合,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三是創新方法手段,提升實效性。充分運用“互聯網+”思政課教學,推動思政課傳統教學優勢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創新話語方式、提升話語能力、消除話語差異,解決好“話語鴻溝”。

  馬福運:適應教育對象的時代“面相”,是思政課建設適應性的現實要求與重要表征。“平視世界的一代”的思想特點、心理需求和行為傾向發生諸多新變化,對課堂的要求也與時俱進。一方面要適應學生感性化認知特點,優化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跳出有理論深度而缺實踐溫度和人文關懷的窠臼,實現學生理論認知和情感共鳴的內在交融。另一方面要理性研判學生認知規律與特點的兩面性、不確定性,以入情入理的方式贏得學生,而不是以嘩眾取寵的方式迎合學生。

  學者未必良師,良師必定學者

  記者:當前學校思政課還存在哪些不適應的情況?問題出在哪兒?

  劉建軍:一是管理方式“不適應”。有的學校對思政課支持 明顯不足,只是“嚴格要求”,搞一些督學督查,抓著小毛病整改。二是對當今國際形勢、國內發展變化之后產生的新事物、新話語如何與既有思政課話語體系適應銜接的探索不夠。三是教師把經典通俗化、政策學理化的能力仍顯不足。一些偏重理論講述的教師 往往對經典著作很熟,但對當下的中國現實了解不多。

  熊曉琳:第一,教師理論基礎有待夯實。“良師必定學者”,把道理講清講透要求教師有扎實的理論功底。然而,部分教師對理論缺乏深入研究,只能就結論講結論,缺乏系統的學理分析,削弱了教學應有的質量,難以用徹底的理論征服人,以真理的力量感召人。

  第二,教學針對性有待加強。部分老師未能很好地把握學生思想狀況,課前調研、學情分析不夠;備課時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訴求,未能結合課程,把握學生“痛點”;教學中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后沒有重視學生意見的總結備案,沒有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降低了學生的獲得感。

  第三,教育教學能力有待提升。“學者未必良師”,一部分思政課教師由于沒有接受過系統規范的教師教育教學訓練,在教育心理學的運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語言表達、課堂節奏的把握等教學藝術上有所欠缺。此外,近年來,多元學科背景的教師進入思政課教師隊伍,部分老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還不強,不能做到全情投入。

  馬福運:思政課教學內容供給不適應學生需要,導致學生體驗不深切、理解不透徹、感悟不深刻;思政課教師理論功底、課堂教學方式、社會資源調動能力不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急迫性和高要求,無法滿足社會與學生對有效供給和高端供給的需要;思政課教師的隊伍數量、學科認同度、責任感和使命感不適應新時代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等。當前迫切需要在堅持守正創新的基礎上推進思政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思政課對學生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最終實現課程資源、課程要素的動態優化。

  入情入理贏得學生,而非嘩眾取寵迎合

  記者:當前存在一些為了“適應”學生需求而過于追求“笑果”的情況。提升思政課適應性要避免哪些誤區?

  馬福運:思政課蘊含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論性的底色,思政課教學具有崇高性、嚴肅性和深刻性。然而,不少大學生對嚴肅理性的思政課“興味索然”,部分思政課教師為了提升課堂吸引力,一味迎合大學生的“娛求”,在教學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礎理論的講解不深、不透,反而大談能夠“吸睛”的趣味化內容,大量使用網絡“潮語”等流行性語言。這些現象直接反映了思政課教師在堅守課程底色與迎合學生需求之間的搖擺困頓。

  撥開思想迷霧把握事物本質,透過歷史長河把握發展大勢,站在時代高度擔當責任使命,這絕不是思政課教師講講段子、談談趣事就可以實現的,而是需要不斷夯實“內功”。思政課教師應堅持強化理論指導和改進教學方式并舉,立足教學內容,探索新穎活潑的教學形式,力戒娛樂化傾向,以優質內容吸引人、以鮮活形式打動人。

  劉建軍:思政課的本質就是講道理, 把道理講清、講透、講準,還是要立足教材,可以適度闡發,甚至 稍微延伸,但“風箏線”還要留在教材。思政課要避免走入“為適應而適應”的誤區,在于把握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守住“政治性”的“正”,以“守正”為根本,在此基礎上談創新。

  記者:提升思政課的適應性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劉建軍:一是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師培訓。為講解內容偏理論的老師 進行國情教育和培訓,提升偏實踐課程教師的理論素養。二是對思政課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要有延續性。三是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科研,形成“科研反哺教學”的良性循環。四是暢通人才引進渠道,優化評價管理等機制。

  熊曉琳:提升思政課的適應性,一是堅持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有機統一。教師既要吃透教學內容,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也要注重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既要避免枯燥干巴的理論講授,也要防止只重視方法和手段的“追新立異”。二是堅持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有機統一。教師要關注學生需求,了解學生所思所想,立足教材體系,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有效組織教學,既要避免脫離學生的關注點,也要防止單純迎合學生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性;三是要凸顯思政課本身的政治引導和價值引領功能,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政治引導是思政課的基本功能,但不能脫離學理性去追求政治性,也不能脫離知識性去追求價值性。我們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既不能把思政課講成簡單的政治宣傳,也不宜用學理化闡釋弱化政治性,要通過徹底的理論講授去實現政治引導;要用科學的知識支撐價值觀的塑造,也要將價值觀引領寓于知識傳授之中,通過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加強價值觀教育。

  馬福運:一要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始終做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用馬克思主義信仰滋養精神根脈,在理論教學中加強價值引導,在情理交融中實現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導航。二要堅持推動改革創新,聚焦現實問題,加強教學研究,解決好理論深度問題;加強師生互動,架起溝通橋梁,解決好情感深度問題;探索教學創新,打造多元課堂,解決好參與深度問題;加強需求關照,激發學習興趣,解決好獲得深度問題。三要樹立整體育人理念,要以戰略思維推動思政課建設,堅持整體謀劃、系統設計、統籌協調、一體運作,從思政課程拓展到課程思政,形成協同育人的最大合力。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免费电影|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大香| 丰满熟女高潮毛茸茸欧洲| 美女18隐私羞羞视频网站| 国产模特众筹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网在线| 深夜影院一级毛片|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中文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欧美成人高清ww|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免费网站| 日本午夜电影院|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高清免费a级在线观看国产| 奇米影视亚洲春色| 乱岳合集500篇| 神马老子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伊人久久网| 欧美大片一区二区| 又大又硬又黄的免费视频| 自拍偷拍校园春色| 扒下老师的黑色丝袜桶她|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欧美大片一区二区| 巨r精灵催眠动漫无删减| 亚洲五月六月丁香激情|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不卡|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男人的天堂影院| 国产人妖tscd合集| 91频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女人张腿让男桶免费视频大全|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波多野结衣导航| 停不了的爱在线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