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聚力基礎研究 打造國之重器

2022-07-20 03:53:02

來源:光明日報

  未來抗疫,科技何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十所高校萬余名科研工作者第一時間投入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目前已聯合企業研發出新冠病毒檢測產品百余款;清華大學張林琦團隊自主研發了我國首款獲批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抗體藥物;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團隊研制的宣肺敗毒顆粒在縮短新冠肺炎病程方面有著良好療效;高校在5條新冠病毒疫苗技術路線上開展攻關,其中四川大學和廈門大學分別牽頭的兩款新冠疫苗已在國外完成三期臨床研究……

  科技抗疫的“戰果”只是近年來高校科技工作成果的一個縮影。在過去的十年,高校是如何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體制機制改革,以科技創新成果引領發展新局,當好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教育部在1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相關情況。

  加速資源集聚,提升源頭創新能力

  在物理學領域,清華大學薛其坤團隊牽頭首次從實驗上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國際凝聚態物理領域近年來的重大原創突破;在化學領域,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發現了全新的手性螺環配體骨架結構,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高到新高度,解決了困擾不對稱催化領域半個多世紀的難題;在材料學領域,復旦大學趙東元團隊革新功能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和理論,創制的新型介孔催化劑可大幅提升原油資源利用率,為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往往萌發于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于學科交叉領域,大學在這兩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表示,十年來,高校獲得了全部10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中的6項、全部自然科學獎中的67%,是名副其實的基礎研究主力軍。

  基礎研究成果的取得離不開高校創新資源的集聚。雷朝滋介紹,十年來高校不斷加強創新平臺體系建設,高校牽頭建設了60%以上的學科類國家重點實驗室、30%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主動布局建設了25個前沿科學中心、14個集成攻關大平臺、38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系統布局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超過1500個。此外,高校牽頭建設了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和國家野外科學觀測臺站等支撐類重大平臺,初步形成了層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撐有效的科研平臺體系。

  “十年來,高校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群體也在穩步壯大,全國超過40%的兩院院士、近70%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都集聚在高校。高校科技活動中衡量科技人力投入指標的R&D人員全時當量從2012年的20.9萬人年增長到2021年的33.4萬人年,增幅近60%。”雷朝滋分析,“通過高水平科學研究培養高質量創新人才,支撐了數百萬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每年大批的優秀畢業生走進國家科研機構、科技領軍企業和研究型大學。創新資源的匯聚為高校原始創新能力躍升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直面重大需求,聚力打造國之重器

  上海交通大學牽頭自主研發了我國第一套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天鯤號”,實現了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自主研發和產業化,完成了從“被封鎖”到“出口管制”的歷史性跨越;清華大學牽頭設計的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首次并網發電,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掌握第四代核能技術的國家之一;華中科技大學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中高檔數控系統,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航天航空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批量應用;湖南科技大學領銜研發的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鉆機系統“海牛Ⅱ號”打破了我國可燃冰勘探技術裝備對國外的依賴……

  “十年來,高校堅持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在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上全力攻堅,聚力打造國之重器。十年來,高校獲得了全部11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中的10項、全部技術發明獎中的72%,并獲得了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成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雷朝滋介紹。

  清華大學與浙江省共建長三角研究院,并以此為引領累計建設重大科研平臺、創新創業平臺50余個,引進培育海外高層次人才1000余人,孵化培育科技企業2700余家;華中農業大學牽頭開發了當前唯一可處理百萬級群體、兼具基因組選擇和精準選配功能的豬基因組選配軟件,選育了“高繁”“快長”瘦肉豬新品系11個,優秀基因年覆蓋商品豬超1億頭;南京農業大學發掘水稻抗條紋葉枯病優異種質和基因,構建分子育種技術體系,培育系列抗病新品種,從根本上控制了長江流域條紋葉枯病的危害。服務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主動融入區域創新發展戰略,通過人工智能、碳中和、鄉村振興、“一帶一路”、區塊鏈等多個科技創新專項行動計劃,高校用卓越創新成果書寫科技報國的優秀答卷。

  “近年來,北大著力引導學者聚焦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面臨的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學校多個團隊在石墨烯材料制備、光電器件裝置、氮化鎵半導體、高端醫療裝備、麥類和蔬果生物育種、數字經濟等領域瞄準國家需求推動創新型研究。梅宏院士團隊在大數據融合的關鍵核心技術方面,發明了‘顛覆式’的黑盒互操作技術;高文院士團隊在超高清視頻編解碼領域建立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標準。”北京大學副校長孫慶偉說。

  “十年來,高校在國家科技創新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在基礎前沿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方面產出了一批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對接國家戰略、國家需求更加緊密,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關鍵動能。”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瞿振元分析,“一是更加突出‘國家使命’,強化以國家需求為導向,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建設重大科研平臺,解決國家急需的‘卡脖子’問題。二是更加突出‘主動服務’,組織引導高校從行業產業實際需求中凝練科學問題,采取靈活深入的合作方式,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

  完善體制機制,營造求真務實創新生態

  北京大學探索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和評估機制,建立了教研系列、專職研究系列、專職教學系列分類評價和晉升的人才工作體系;清華大學制定《關于支持國家實驗室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起教師雙聘、研究生培養、知識產權歸屬和權益分配等機制……瞿振元表示,十年來通過科技評價、成果轉化等改革的推動,引導科研人員的價值追求,建立適應新階段新要求的高校創新文化,求真務實的創新生態逐漸營造起來。

  “十年來,教育部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推動賦予高校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權,組織高校開展了‘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擴大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等一系列試點,對職稱評聘、學位授予、績效獎勵等評價工作中過度使用SCI論文相關指標的現象列出負面清單,以創新質量、能力、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在高校逐步樹立,高校科技創新活力不斷激發,學術生態不斷優化,為高校科技創新發展保駕護航。”雷朝滋說。

  孫慶偉表示,北大出臺理工科高水平研究團隊建設試點方案,加快構建以領軍人才為龍頭、高水平團隊為支撐的科技攻關戰略;推動科研與育人緊密結合,積極鼓勵研究生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學校重點引進了謝曉亮、鄂維南、朱松純等一批戰略科學家,加強青年人才戰略儲備,目前學校教師隊伍中36到50歲教師較為集中;新引進人才中青年教師占比達90%以上。依托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聯合研發先進節點工藝等深度合作,聯合培養工程碩士300余名,近三年95%以上的畢業生投身國家集成電路產業。”

  雷朝滋表示,下一個十年,教育部將著力加強有組織科研,“過去一個時期,高校科技工作發揮了自由寬松、學科交叉、基礎深厚的優勢,自由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基礎研究重大原創成果還不夠多,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支撐還不夠。有組織科研就是要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把過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轉變為‘國家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圍繞‘四個面向’,組織重大任務,根據任務需要建設大平臺,依托大平臺組建大團隊,長期持續攻關,從而實現基礎研究不斷有重大原創突破,為建設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本報記者 周世祥)

  • 相關閱讀
  • 臺灣新增26943例新冠肺炎本地病例 新增57例死亡病例

      中新網7月20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日公布,島內新增26943例新冠肺炎本地病例,新增57例死亡病例,另新增境外輸入253例。...

    時間:07-20
  • 銀川確診一例輸入性鼠疫病例 這個病可怕嗎?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 (記者孫紅麗)據寧夏衛健委官網消息,7月19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確診一例鼠疫(腺鼠疫)病例。  患者劉某某(男,45歲,住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廟牧場,職業為牧民),...

    時間:07-20
  •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中國半導體市場前景令人期待

      新華社法蘭克福7月20日電(記者何麗麗)德國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斯特凡·哈通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半導體市場消費持續增長,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哈通表示,中國電子制造產業正在持續擴張,中國消...

    時間:07-20
  • 中國科技企業獲首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獎

      新華社日內瓦7月19日電(記者劉曲)兩家中國科技企業瑞派寧和芯龍光電19日獲首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獎,以表彰其利用知識產權在國內外產生的積極影響。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鄧鴻森當天向5家獲獎企業代表...

    時間:07-20
  • 我海軍陸戰隊加快推進轉型建設 向多域多維多棲挺進

      從水際灘頭到遠海大洋,從平面登陸到立體運用,從兩棲攻堅到跨域合成  我海軍陸戰隊向多域多維多棲挺進  解放軍報訊 記者魏兵、特約記者莫小亮報道:“好望角海域聯演,我是一號突擊手。”海軍陸戰隊員吉木布...

    時間:07-20
  • 江西:多措并舉推進就業見習 提升青年就業能力

      光明網訊 記者從江西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獲悉,為進一步幫助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提升就業能力,今年,江西省按照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努力擴大見習規模,提升崗位質量,扎實推進就業見...

    時間:07-20
  • 青海大通:打造山水之城 書寫生態畫卷

      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王雯靜  “東接威遠、西望羌海、南臨湟流、北通甘涼”,作為古絲路南道的樞紐,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地處青海省東部、祁連山南麓,地理位置獨特。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通縣努力打造生態...

    時間:07-20
  • (中國這十年)通途托起臺農“種苗”夢

      中新社廈門7月20日電 題:通途托起臺農“種苗”夢  作者 楊伏山 葉林蔚  “各位鄉親,大家好……”晚上6點,臺灣農技專家曾明寶都會準時坐到公司的辦公桌前,開始他每周五天固定的電臺直播。  “大陸對外...

    時間:07-20
  • 總書記和人民心貼心 | 如今的姚磨村挺直了腰桿

      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在冷涼蔬菜基地,總書記同種植大戶和務工群眾親切交流,了解他們的“致富經”和在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在基地務工的姚磨村村民郭少...

    時間:07-20
  • 臺灣電力公司提4大用電“NG”行為 曝省電妙招

      中新網7月20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夏天到了電費也隨之高漲,人們有時不知道自己的某些用電習慣,其實在無形之中為電費貢獻了不少,臺灣電力公司(以下簡稱“臺電”)便指出有四種不合適的用電“NG”行為,并...

    時間:07-20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八木梓纱老师三天两夜|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 在体育课被老师做了一节课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秋葵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黄色免费短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95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奇米色在线视频| 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 麻豆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91香蕉视频污污|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操| 久久精品视频7|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app下载 | 天堂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精品| 一级特黄录像播放| 欧美丰满熟妇xx猛交|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男男(h)肉视频网站| 午夜DV内射一区区|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无遮挡羞羞漫画|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强迫的护士bd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日本高清乱理伦片中文字幕啊|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中文乱码字字幕在线第5页| 欧美大片va欧美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男女混合的群应该取什么名字 | 视频免费1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大又粗又长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