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紀檢監察機關派駐機構工作規則》,一體規范派駐機構的工作程序、審批流程和內部管理,進一步明確職權范圍,完善內控機制,強化自身監督,這是推動派駐機構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的重要舉措。
派駐監督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是紀檢監察工作持續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的一個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領導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格依據黨章和憲法履行職責,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正風肅紀反腐,推進完善紀檢監察法規制度體系,不斷提高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反腐敗工作規范化、法治化,前提是紀檢監察工作自身運行要規范化、法治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進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明確,統籌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不斷提高規范化法治化水平。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指出,推進規范化法治化建設,打造高素質專業化隊伍。今年年初召開的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要求,實現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必須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加強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確保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的正確政治方向
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對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作出全面規范。紀委工作條例堅持紀委政治機關屬性,強調各級紀委把“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責任,并將其作為貫穿全篇的主線,把“兩個維護”的要求落實到各章的具體制度措施之中。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把“堅持黨的領導”總結為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的第一條,強調“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黨的中央委員會領導下進行工作。黨的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基層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同級黨的委員會和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雙重領導下進行工作。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寫入憲法總綱,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供了憲法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持續深化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紀檢監察機構改革,根本目的都是堅持和加強黨對紀檢監察工作的全面領導。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2018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2019年7月,經黨中央批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監察機關監督執法工作規定》;2020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2020年6月,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2021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官法》;2021年9月20日,國家監察委員會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施條例》;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一系列促進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的法規制度,都旗幟鮮明堅持和加強黨對紀檢監察工作的領導。
比如,監察法實施條例總則第二條開宗明義,“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監察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對堅持黨對監察工作全面領導作出總領性規定,為各項具體制度明確政治原則,在監察工作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和管理監督等具體制度設計中,把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根本政治原則落實落細,實現政治邏輯和法規邏輯的有機統一。
實踐中,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建立健全請示報告等制度機制,從組織形式、決策程序上保證黨牢牢掌握反腐敗斗爭領導權。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每年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請示匯報工作,重大工作事項、重大改革措施、重大立法項目和重大機構調整等及時主動向黨中央請示報告,既報告結果、又報告過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推動建立健全黨委定期研判反腐敗斗爭形勢、把握政治生態、聽取重大案件匯報等制度。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強向黨委的請示報告,嚴格履行各項報批程序和手續,對問題線索處置、談話函詢、初核、立案審查調查、采取手段措施以及黨紀政務處分等各方面的報告、請示、審批作出制度化、程序性安排,全鏈條、全過程規范運行,將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具體化。
紀檢監察法規制度不斷完善,確保各項工作在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道路上運行
今年年初,中央紀委印發《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措施使用規定》,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紀檢監察機關要接受最嚴格的約束和監督”等要求,對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在措施使用及監管方面統一標準、統一尺度。比如,厘清了執紀、執法工作中在問題線索處置、初步核實、立案審查調查階段使用措施的權限,明確了各類紀檢監察機構可以使用的措施種類等,有利于強化對執紀執法權監督約束,推動實現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誰來監督紀委監委”的問題,強調紀檢監察機關不是天然的保險箱,監察權也要關進制度的籠子,嚴格依規依紀依法行使;強調牢固樹立法治意識、程序意識、證據意識,嚴格按照權限、規則、程序開展工作,下更大氣力把隊伍建強、讓干部過硬。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在全面依法治國條件下進行的,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推進反腐敗斗爭法治化。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實質是依據黨章黨規黨紀和憲法法律法規賦權、限權、行權,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監督、防治腐敗。紀檢監察機關運用任何一項措施,都必須在依規依紀依法的前提下進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紀檢監察機關要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的理念貫穿自身建設,明確權力邊界、嚴格內控機制,堅決防止“燈下黑”,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隊伍。隨著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紀檢監察法規制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監察法》《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監督執法工作規定》《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監察官法》《監察法實施條例》《紀委工作條例》,以及《紀檢監察機關辦理反腐敗追逃追贓等涉外案件規定(試行)》《關于加強和改進案件審理工作的意見》《紀檢監察機關案件監督管理工作規則》《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措施使用規定》《關于加強新時代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和完善監察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的意見(試行)》《查辦黨員和公職人員涉嫌違紀職務違法職務犯罪案件協作配合工作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領導下,出臺了一批標志性、關鍵性、基礎性法規制度,全面推進紀檢監察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不斷健全紀檢監察法規制度體系。
制度賦權,更限權。一系列制度,涵蓋信訪舉報、案件監督管理、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案件審理、追逃追贓和涉案財物管理等方面,進一步規范了執紀執法權的運行機制和工作流程,構建監察機關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機關相互銜接、有序對接、配合制約的有效機制,夯實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基礎。
實踐中,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執行各項制度規定,不斷完善配套制度措施,通過制定制度規則、完善工作機制、優化工作流程、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等,強化對執紀執法權的監督制約,確保依規依紀依法履行職責。
隨著紀檢監察制度的籠子越扎越緊,執紀執法工作的規范日益細化,紀檢監察權力的運行越來越規范。
不折不扣保障制度執行,確保權力運行既規范有序又順暢高效
加強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是推進偉大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紀檢監察法規制度為監督執紀執法權劃清了邊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在抓制度落實上狠下功夫,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本領,牢固樹立法治意識、程序意識、證據意識,嚴格按照權限、規則、程序開展工作,持續提高工作的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水平,推進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實踐中,紀檢監察機關嚴格依規依紀依法,嚴把事實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把法律法規制度規定轉化為具體實踐。無論打虎拍蠅還是獵狐,始終堅持運用法律法規賦予的各項制度利器,最大限度釋放震懾效應,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2020年6月20日,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通過。同年7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經中央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并報中共中央批準,決定給予河北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張和開除黨籍處分,按四級調研員確定其退休待遇;收繳其違紀違法所得。
張和案是首個公開通報適用政務處分法有關規定給予處分的中管干部案例。政務處分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已經退休的公職人員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違法行為的,不再給予政務處分,但是可以對其立案調查;依法應當予以降級、撤職、開除的,應當按照規定相應調整其享受的待遇。對張和的處分通報中“按四級調研員確定其退休待遇”等表述,體現了適用政務處分法相關規定的要求。
2021年1月,國家監委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和完善監察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的意見(試行)》,從管轄、證據、留置與刑事強制措施、移送起訴、審查起訴等方面進一步規范法法銜接關系,促進監察機關與司法機關、執法部門在辦理職務犯罪案件中的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健全銜接順暢、權威高效的工作機制。
實踐中,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工作中精準穩妥運用執紀執法權,嚴格按權限、程序辦理,堅決防止越界濫用。
“某職能部門負責人在成都、內江、瀘州有多處房產,支出與收入不符合……”這是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紀委監委信訪室收到的一封舉報信內容,該線索經審批后移送相關紀檢監察室辦理。
在召開線索摸排會議時,大家就處置方式發生了分歧。有的同志認為,可考慮函詢方式,并根據回復情況與舉報情況的相符程度來考慮是否轉初核;有的則表示這一過程太麻煩,建議直接開展初核。該區紀委監委案件監督管理室主任說:“《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措施使用規定》明確,線索處置階段可以采取談話、查詢、調取措施進行了解,我們可在摸排階段先將信息了解全面,然后確定處置方式。”隨后,工作組調取被舉報人的房產信息、人事檔案、戶籍等信息資料。經綜合研判,其工作經歷和收入情況以及家庭整體收入情況可以支撐購房支出,提出采取函詢方式。函詢情況回復也與前期研判的情況相同,該線索僅用10天就予以了結。
同時,黨的十九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展全員培訓強化能力建設,通過加強法治理念教育,引導紀檢監察干部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推進紀檢監察機關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強化監督、防治腐敗,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助力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