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舉辦的第十年。
十年間,人工智能在浙江早已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深入到農業、工業等領域和政府治理、百姓生活當中。
日前,記者走訪杭州、嘉興等地多家科技企業、研究院,以及部分科技產業園,感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脈動。
“人工智能+”正不斷生長
行走在烏鎮,人工智能的身影隨處可見。
在智能駕駛領域,人工智能讓車輛變得更“聰明”。可以載客游覽的無人駕駛小巴,能夠自動清掃地面的無人駕駛掃地車,具有加熱和冷藏功能的5G移動餐車……在烏鎮百度Apollo Park,智慧出行觸手可及。
百度Apollo旗下“蘿卜快跑”提供的自動駕駛車輛。潮新聞記者 黃慧仙 攝
打開手機小程序,輸入目的地,很快就有一輛自動駕駛車輛接單。在車子后排落座后,通過正前方的屏幕,乘客可以看到行駛途中遇到的每個障礙物。無論是紅燈時前面停下來的車輛,還是旁邊車道駛過來的電動三輪車,這輛自動駕駛車都能靈活避讓。10分鐘左右的車程,這輛車帶來滿滿的安心感。
這是百度Apollo旗下“蘿卜快跑”提供的自動駕駛出行平臺的網約車服務。目前,除了烏鎮外,該平臺還在上海、廣州、深圳、長沙等多地投放相關服務,測試里程達7000多萬公里,成為很多游客及上班族的出行選擇。
據百度Apollo工作人員介紹,百度Apollo Park是一個以“車—路—云—圖”為核心的智能網聯生態基地,百度自動駕駛車輛擁有環境感知、行為預測、規劃控制等十項技術。經過產品的迭代升級,百度自動駕駛車輛的造價在不斷下降,從四代車到去年年底推出的六代車,車輛造價從100多萬元降至20多萬元,性能也不斷提升。
更多民生領域與人工智能的碰撞,正發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
保電指揮中心現場。潮新聞記者 黃慧仙 攝
在烏鎮峰會電力場景運營服務中心(保電指揮中心),今年新投用的數字電網平臺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將18個變配電站所和烏鎮幾大場館盡收眼底。指揮調度只要輕輕點擊相應位置即可直達“現場”;第一人稱視角下,數百公里電力線路的現場畫面清晰可見。
“人工智能讓以前需要現場值守巡視的保電人變為屏幕前的‘電力運行分析師’,大大解放了人力,也讓電力檢修更高效。”國網桐鄉市供電公司黨建部主任曹鑫說。
從烏鎮到全省,“人工智能+”正在生根發芽,不斷生長。
海量的應用場景,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優質“試驗田”,一大批新技術、新應用、新突破在浙江產生。
產業發展要筑牢算力底座
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背后離不開算力的支撐。算力已成為當下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新生產力。
一走進“烏鎮之光”超算中心,只見一楞楞刀片式服務器豎插在機柜內,每個“刀片”間的格子上閃爍著綠光,四周不斷傳來由計算機感應開關開閉合發出的“咔噠”聲,蔚為壯觀,頗有幾分科幻片即視感。
整個機房內,4列3層密布著3440臺浸沒液冷計算機——超強的計算能力,使這里成為浙江的“最強大腦”。
“烏鎮之光”超算中心。潮新聞記者 黃慧仙 攝
與普通機房里的風冷或水冷不同,這里的散熱是通過特殊處理的液體進行的。透過外圍的玻璃可以看到,計算機“浸泡”在水中,水中還在不斷冒著氣泡。“這是一種特殊液體,不會對計算機造成損害。與一般普通計算機相比,它比普通風力散熱更節省能耗。”“烏鎮之光”工作人員說。
目前,“烏鎮之光”已建成總算力達到180P的超級計算中心及相關配套項目,算力水平進入全球前十。今年,“烏鎮之光”超算中心成功“晉級”,成為浙江唯一、中國第14個國家超算中心。
杭州亞運會期間,浙江省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預報平臺1km*1km分辨率的氣象數值預報,將確保每一個場館各時段的空氣質量盡收眼底。此般精準的背后,是“烏鎮之光”每秒數十億億次的超級運算能力的支撐。在其支持下,空氣質量預報時長上從7天延長到15天、中長期預測可達30-90天。
目前,國家超級計算烏鎮中心平均利用率已達40%以上,總用戶數9874個。去年,烏鎮之光產業園已超額完成10億元產值,切實將超級算力轉化為了生產力。
我國智能算力呈現強勁增長之勢。從基礎設施方面看,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2023年)》顯示,截至今年6月,全國已投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25個,在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超20個。從設備供給方面看,近6年我國累計出貨超過2091萬臺通用服務器和82萬臺人工智能服務器,計算設備算力總規模達302EFlops。
IB交換機、數據中心以太網交換機,再到高性能存儲……在新華三集團展廳,各種科技感十足的展品,都讓人對智慧計算體系有了更具象化的認知。
面對創新應用對算力“質”與“量”的雙重需求,“進化”成為新華三智慧計算戰略的全新內涵。新華三集團智慧計算全棧進化,打造了以數算雙核驅動為核心,從算力基礎設施到算力服務平臺的“一體·兩中樞”智慧計算體系。
如在算力基礎設施層面,據新華三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多元計算體系可全面滿足數實融合趨勢下元宇宙、數字孿生、NFT、數字人等數字技術對于多元算力的需求。為百行百業筑牢算力底座,實現更高質量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智慧計算發展的重要目標。
十年積淀,創新成果點線成面
從林立的研究院到忙碌的工廠生產線,從“單槍匹馬”的零星科技企業,到推動產業集聚的產業園……十年積淀,眾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生產,也讓人工智能產業鏈日漸完善,為浙江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福瑞泰克的全自動生產線。潮新聞記者 黃慧仙 攝
走進福瑞泰克智能系統有限公司位于烏鎮的智能制造基地,在智能攝像頭全自動生產線上,每道工藝上的機械臂都在忙碌工作:抓取、擰螺絲、點膠、打標簽等“一條龍”順暢地進行著。偌大車間內,只有幾個身穿白色制服、戴著白色帽子的工人走動,以觀察每個環節是否正常運行。
福瑞泰克是國內領先的智能駕駛全棧式解決方案供應商。2022年,福瑞泰克完成39畝新智能制造基地擴建,并新建全自動毫米波雷達產線、攝像頭產線、攝像頭模組產線、域控制器自動裝配線等,年量產交付量達到近百萬套。截至目前,企業合作的主機廠包括紅旗、吉利、長安等已超40家,合作車型100多款。
如果說,在百度Apollo Park,我們看到的是智能駕駛的“整機成品”,那么,像福瑞泰克這樣的企業,為智能駕駛領域帶來的,正是該領域不可或缺的一個個有機組成部分。在浙江,由點及面、串珠成鏈,逐步形成上下游產業鏈和產業集聚效應,早已不是新鮮事兒。
無論是烏鎮實驗室的“高溫高儲能密度薄膜電容器”項目、“高頻覆銅板”項目,還是嘉善復旦研究院研發的智能傳感器、多功能介質電容器等,都能在下游科技企業產品中找到精準“用武之地”。實驗室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前景可觀。
在桐鄉市龍翔大道1555號,10月剛完成裝修竣工驗收的“直通烏鎮”產業園格外引人注目。據烏鎮科技人才辦副主任徐根倩介紹,該產業園是烏鎮優化世界互聯網大會“直通烏鎮”大賽優質項目落地的配套設施,努力承接峰會紅利的重要舉措。“未來,園區將重點布局科研創新、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創業、賽事活動等生態,探索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這幾天,桐鄉當歌如月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紅捷剛剛入駐“直通烏鎮”產業園。今年6月,他在“直通烏鎮”產業園主辦的路演中拿到人才邀約函。“桐鄉時尚產業發達,我們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手段,為傳統線下服裝門店自動匹配、設計符合其風格、定位的配飾,成本大大降低,相信可以為傳統服裝行業打開新視野。”張紅捷說。
在浙江,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正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