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丨一萬年,有多遠

2024-11-01 15:51:40

來源:潮新聞

開篇語:

長江——中華文明的搖籃。一萬年的文化史,眾多考古發現和歷史文物,勾連起長江的古與今。

即日起,“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專題報道推出:“文物篇——鎮館之寶請出列”,通過對長江沿線博物館“鎮館之寶”、地標性文物古跡等可移動與不可移動文物的探訪,挖掘長江沿線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共敘長江文化淵源。

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粒米。

你可以想象嗎?

動圖來一張

這一粒米,距今一萬年。

一萬年什么概念?

說一句有點過時但可能曾經打動過你的經典臺詞: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至尊寶說的這句情話,現代紫霞是不會相信的。如果至尊寶來浙江,我倒是想帶他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一萬年,比如,這一粒米。比如,一件彩陶。

愛情能不能保持一萬年,不知道,我只知道,眼前的這粒稻米,存在了一萬年。

2005年,第一粒比較完整的炭化稻米,在浦江上山遺址發現了,距今一萬年。

【1】

說這顆米之前,我們先“上山”看看。

大家一定知道良渚,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你也一定知道7000年前的河姆渡,它早就被寫入了教科書。河姆渡之前,是8000年勇立潮頭的跨湖橋,他們建造了中國最早的獨木舟,可以近海航行。最近幾年,在余姚井頭山10米以下,還發現了具有鮮明海洋文化特征的8000年貝丘遺址。這些都是浙江遠古文明優秀基因的代表,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么,再往前是什么呢?是上山文化。

一萬年前,“巨人”的腳印,落在了浙江浦江,這就是上山人。

一萬年前,一個大多數洞穴人還要在嶺南山地延續生活幾千年的時間點,上山人卻告別了山林洞穴的生存模式,走向曠野,勾畫出東亞地區歷史長卷中令人驚嘆的一筆。

2000年,浦江縣黃宅鎮上山村,沉睡了萬年的浙江浦江上山遺址橫空出世。長江下游與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的面貌,由上山遺址而始,正式揭開面紗。

上山遺址發掘現場

上山文化,距今11000年-8600年,這一考古學文化以金衢地區山間臨水盆地為主要分布區域,往南至仙居下湯,往東至瀕臨的臨海峙山頭,已發現24處。

萬年上山之“最”,萬年浙江之“最”,填補了太多空白——

上山文化是浙江境內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史前考古學文化,填補了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空白,構建和完善了長江下游地區的史前文化發展序列。

上山文化成為東亞地區迄今發現的遺址數量最多、分布最為集中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中國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群。

上山文化發現的木構建筑遺跡和環壕,是東亞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初級村落;

上山文化的彩陶,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彩陶;

義烏橋頭遺址出土彩陶

上山文化遺址群普遍發現了栽培稻遺存,其所在的錢塘江上游地區為世界稻作農業文明的起源地。

從五千年良渚至七千年河姆渡,從八千年跨湖橋到萬年上山,上山文化將浙江的歷史推進到萬年前。

浙江文化之源,在這里。世界稻作文化之源,在這里。

【2】

如果你到浦江上山遺址公園參觀,會看到展廳里掛著“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的題詞,題寫者正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講到上山遺址,必然要請出這位明星代言人,那就是稻。

上山稻,是世界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遺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農業的起源地。

為什么這么說?

很多人都會記得,那顆得靠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小小的黑點。2005年,第一粒比較完整的炭化稻米,在上山遺址中發現了。

萬年一粒米

它粒長3.732毫米、寬1.667毫米、厚1.723毫米,在屬于上山文化早期的灰坑(H461)中被發現,長寬比相對于野生稻要小。

在這粒炭化稻米中,我們看到了綿延萬年的人類文化基因。

目前,上山遺址已經發現了4粒這樣完整的炭化稻米,經分析研究,屬于馴化初級階段的原始栽培稻。

上山遺址的陶器多為夾炭陶。夾炭陶,這一顛覆了洞穴階段粗陋夾砂陶傳統的嶄新陶系,似乎為了告訴我們,歷史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最重要的是,上山早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夾炭陶,都摻拌了密密麻麻的碎稻殼——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谷糠,證明稻米已經成為上山人重要的糧食之一。

最早的“谷糠”——摻和在上山遺址夾炭陶片中

蔣樂平用石磨盤進行稻谷脫殼實驗

考古人做過一個試驗:把適量的粳稻,放在上山遺址出土的石磨盤上,然后用石磨棒擠壓搓磨,5分鐘后,隨便抓出一把進行統計,結果發現,谷殼的粉碎程度,包括形態,和夾炭陶中的碎稻殼完全一致。

最驚人的發現,不只是稻,而是兩個關鍵證據。

上山遺址出土的夾炭陶的稻遺存中,分析出了小穗軸的殘體——小穗軸,是判斷栽培稻和野生稻最為可靠的依據。上山遺址出土的小穗軸部分出現了栽培的特征,部分保留野生的特征,可見處在稻馴化的初期階段。

這還不夠硬核。上山稻遺存中還發現了稻殼與稻桿、稻葉的混雜現象。這說明上山人已經告別了“搖穗法”的自然采集階段,他們把稻桿、稻葉攏在一起進行收割,這種行為的出現,正是稻作行為的核心特征。

這兩點思考,是上山稻作文化的基本構建。這說明,上山人不僅有稻,還有完整的稻作行為。

在上山稻后續的研究中,相關證據也得到了豐富和加強。比如,水稻植物硅酸體分析也證明上山文化稻谷經過了馴化。還有稻作行為,又增加了微痕和殘余物的分析數據。

比如,在抽樣選取的上山遺址石器中,石器的刃部普遍發現水稻植物硅酸體。高倍顯微鏡發現的微痕顯示,上山遺址出土的鐮形器、石片石器等器物上,發現有收割禾本科植物的跡象。這表明水稻的收割工具已經出現。

而殘留物分析發現,遺址中出土的磨盤和磨球上也存在水稻植硅體,表明這兩種石器具有碾磨脫粒的功能,同時,也用于碾磨橡子等堅果類食物,說明磨盤可能是一種混合型功能的石器。

石球

這些多學科研究成果均指向一個結論: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農業的起源地。

2020年10月,蔣樂平帶著稻米的“證據鏈”,去湖南長沙拜訪袁隆平先生,他指著石磨盤和石磨棒的照片,介紹道:“這是萬年上山碾磨稻殼的工具,您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顆稻米。農業證據找到很不容易,我們找到了豐富的、完整的證據鏈?!?/p>

袁隆平贊嘆:“萬年稻米啊,不簡單!不簡單!”

徐利民、蔣樂平為袁隆平先生講解上山稻作

2020年11月12—14日,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浦江舉行。

會議發布了一項重要的學術結論: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為基礎的中華文明的重要起點。上山文化萬年水稻起源、發展的證據,是對世界農業起源認識的一次重要修訂。

今年5月24日,一篇論文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沂大學、上山遺址管理中心等全國13個單位的專家緊密合作,利用植硅體微體化石分析等方法開展了浙江上山文化區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從野生到馴化的連續演化史,這一過程跨越了十萬年。

這項研究不僅為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農業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證據,也進一步確認了我國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以及上山文化在世界農業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考古發現的越多,問題也就越多。關于這一粒米,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等待我們的深探。

比如,稻米已經成為上山人的糧食之一,但這一稻作文明的“火種”,為何能夠在錢塘江流域延續發展?其中存在怎樣的生態機制和文化機制?

上山,一直在路上。

(圖片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 相關閱讀
  • 臺青何冠奕:錦絲手中穿 文化代代傳

    中新社南京11月1日電 題:臺青何冠奕:錦絲手中穿 文化代代傳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南京云錦博物館中機杼聲不斷,僅有頭發絲十分之一粗細的桑蠶線經工匠巧手,在錦緞上來回穿梭。館方品牌主管、臺灣青年何冠奕將縷縷絲線...

    時間:11-02
  • 悄悄告訴你,冬日的溫柔都藏在林芝

    巴松措。新措。初冬的林芝風光?!安皇潜睔W去不起,而是西藏更有性價比。”這是無數冬游過西藏的游客對這里的評價。如果說的更具體一點,這句話中可以和北歐風光媲美的,當屬西藏的小江南——林芝。在這里,你不用擔...

    時間:11-02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西部篇|西藏八廓街:“甜茶議事”讓生活更甜美

    近日,記者在西藏采訪時,認識了73歲的扎西頓珠大叔,他在八廓街生活了一輩子。當天,是他所在的繞賽社區“甜茶議事”的日子。什么是“甜茶議事”?跟隨記者的鏡頭去看看吧!記者:楊云燕、普布次仁、劉天宇新華社音...

    時間:11-02
  • 二十屆中央第四輪巡視開始進駐

      根據中央關于巡視工作的統一部署,近日,15個中央巡視組陸續開始進駐被巡視單位,開展為期2個月左右的常規巡視?! ∧壳埃醒胙惨暯M已進駐中國延安干部學院?! ”据喲惨晫ο笥心男??  經黨中央批準,二十屆...

    時間:11-02
  • ARJ21和C919首次雙機編隊飛行表演

      2024年11月2日,在2024中國航空產業大會暨南昌飛行大會開幕式上,一架ARJ21和一架C919飛機先后起飛,開展編隊集合、協同齊飛、協同轉彎、低空通場等飛行表演項目。這是ARJ21和C919飛機首次雙機編隊飛行表演,集中...

    時間:11-02
  • 如果文物會說話|相隔400年的兩幅《清明上河圖》有這樣的淵源

    說起北宋繪畫總會想到張擇端和《清明上河圖》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描繪當時都城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繁華景象的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現藏于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 宋代 張擇端而遼寧省博物館的館藏名畫中...

    時間:11-02
  • 涉及吃穿用、娛住行等各方面 消費月活動“上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4年11月1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中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關消費月活動情況。消費月期間 5大城市將舉辦237場活動在今天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消...

    時間:11-02
  • 起航!第41次南極考察劃重點

    策劃:萬方記者:黃韜銘文案:趙宇嬌 康薇制作:鄧豪俁 鄧陽...

    時間:11-02
  • 透過數字看前三季度醫療保障“成績單” 醫保“小細節”服務“大民生”

    央視網消息:國家醫保局11月1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醫保結算69.16億人次,同比增長19.3%。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醫保結算69.16億人次,同比增長19.3%,其中門診就診48.98億人次,較20...

    時間:11-02
  • 中國經濟樣本觀察·縣域樣本篇丨陜北小城何以登上全國“千億縣”榜單?

    陜西省神木市每年煤炭產量占全國7%以上,是我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市(縣),煤炭探明儲量500多億噸。然而,隨著煤炭資源的發掘與開采,神木曾一度面臨生態環境壓力大、產業能耗大、科技創新不足等問題。進入新時代,因煤...

    時間:11-02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奇米视频7777|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欧美另类69xxxx|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国产又大又长又粗又硬的免费视频| 香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大香焦伊人久久| 一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污污视频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免费视频 | 日韩欧美小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老司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的| 亚洲激情综合网| 国产精品第九页|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天天弄| 上司撕下内裤后强行进| 无遮挡辣妞范1000部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 56prom在线精品国产|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xxx国产精品xxx|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日产精品卡一卡2卡三卡乱码工厂|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 国产一级片观看| 音影先锋在线资源|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jizzjizz之xxxx18|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2021在线观看视频精品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