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難以忘懷的一個夜晚。如果你問我們每個人,回去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肯定是跟每一個人分享這里發生的一切。”在桐梓“村晚”和萬人一起狂歡,來自伊拉克的北京語言大學國別和區域研究博士生漢森激動不已。
漢森在“村晚”現場與群眾一起跳舞
中國鄉村的夜晚竟然如此快樂!10月30日,“機遇中國 多彩世界”國際交流周貴州行,來自俄羅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等國家的青年們來到了遵義桐梓“村晚”葫蘆城現場,沉浸式體驗了“村味”十足的貴州。
“太震驚了,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給別人發‘喜糖’。”剛到葫蘆城,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華僑大學海外新“聲”代新媒體工作室青年主播陳俊偉便被“天降繡球”選中,體驗了一次中國古代婚禮習俗。他感嘆道,“沒想到在貴州當了一次古代新郎”。
陳俊偉體驗中國古代婚禮習俗
走進特色集市,各色美食、特色農產品、非遺手工藝品吸引青年們紛紛駐足體驗購買。隨后,伴著一聲“桐梓”的歡呼,瞬間點燃了小城的夜晚。非遺項目桐梓獅溪高腔大山歌、滑稽可愛的黔北矮人舞等傳統節目,以及原創桐梓方言RAP、古典舞蹈、健身操等現代節目輪番上演,國際青年們和觀眾一起揮舞著熒光棒,歡呼不斷。
國際青年觀看“村晚”演出
“每一個演出背后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并且當地人們非常自豪地將其展現出來。正是這每一個小的部分共同塑造了桐梓、塑造了遵義、塑造了貴州、塑造了中國,我很榮幸能親身經歷這一切。”觀看完演出,漢森贊嘆不已。在他看來,有著如此豐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如此自信昂揚的當地群眾,貴州每一個鄉村、每一個城市都有著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國際青年與現場觀眾一起跳舞
演出尾聲,在重頭戲拉歌環節,《最炫民族風》《冬天里的一把火》《月亮之上》等耳熟能詳的歌曲徹底引爆現場氛圍。國際青年們和演出者、觀眾、游客一起手拉手唱歌跳舞,沉浸其中。
“我希望能再回到這里,去體驗他們的生活,去探索更多的地方,因為這里有太多東西值得去看。”回到酒店,漢森和青年們仍難掩激動。
國際青年與演出團隊、觀眾合影
桐梓“村晚”是一場由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鄉村文藝盛會。每年夏天,氣候涼爽的桐梓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重慶人在此旅居消夏,桐梓“村晚”的前身——消夏晚會在游客和村民的共同推動下應運而生。
18年來,桐梓“村晚”精彩不斷。今年夏天,夏季“村晚”主陣地九壩鎮山堡社區就上演了六十余場,節目上千個,現場觀看人數超過20萬人次。隨著國慶假期到來,桐梓秋季“村晚”主陣地轉移到了縣城中的葫蘆城,熱度持續攀升。
桐梓“村晚”現場
土生土長的“演員”,原汁原味的表演,如今,從“村超”“村BA”到“村晚”“村T”“村歌,濃厚的“村味”體現著貴州人對家鄉的自豪、對生活的追求。人人可以閃亮登臺,人人都在創造精彩。
正如陳俊偉離開遵義前在朋友圈留下的文字:貴州人對他們家鄉,有一種火,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