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近期,兩則關于治水的報道引發關注:2025年黃河汛期調水調沙結束,從2002年至今的31次調水調沙,把超35億噸泥沙送入大海,黃河“地上懸河”態勢有效緩解;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830億立方米,為沿線48座大中型城市1.95億人送來“放心水”。
一個“調”字,氣象非凡。黃河調水調沙,水庫群以大流量水流沖刷河道,讓水沙關系更協調。南水北調,一張水網循環暢通,助力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實現全局性優化。不同的治水實踐,回答相同命題——如何將不平衡調整至平衡。
近年來,從江河間織水網,到一根“紅線”管用水,再到深入實施國家“江河戰略”……我們不斷調整水資源投入與產出、需求與供給、保護與利用等關系,努力配平“夏汛冬枯、北缺南豐”的不等式,致力于實現相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