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見習記者 李亮 肖云)“大寒小寒,殺豬過年。”每當進入寒冬臘月,就到了農村人殺豬宰羊的時候。民間殺豬其實是一種流傳已久的習俗,謂之“殺年豬”。過去人們的日子都比較苦,一年到頭吃不上幾次肉,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有肉吃。有童謠這樣傳唱“小孩小孩你別饞,進了臘月就殺豬”,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盼望殺年豬吃肉的心情。隨著時代的發展,殺年豬的人家慢慢減少,也比不上以前的儀式隆重,但這一風俗仍舊保留至今。近日,記者下基層來到商南縣富水鎮王家樓村,正巧碰到一戶人家殺豬。
這是王家樓村五組的一個普通家庭,男主人叫路繼玉,大約五十歲左右。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兩口在外打工,小兒子和兒媳與他們一起生活,女兒已經嫁到附近的鎮上,今天殺年豬,女兒和女婿都趕來幫忙。他樂呵呵地向記者介紹:殺年豬可是個大事,提前得算好日子,聯系好屠夫,鎮子里面殺年豬的人還挺多,但屠夫比較少,殺一次給屠夫50元,有時候還排不上隊。大家都覺得這個習俗不能省,是好日子的征兆。今天他們殺的豬養了6個多月,不算大,平時主要喂玉米。早上六點多他們就起床準備了,提前燒好三鍋水,待屠夫來后,家里有勞力的人幫忙把豬逮住,按在案板上,民間有不讓豬受罪,一刀將其致死的說法。將燒好的三鍋水倒到旁邊盛豬的大缸里,一遍遍地燙,女主人還在廚房不停地燒火,擔心水不夠,她邊忙邊向記者解釋:“咱們自家殺豬就是圖個干凈衛生,所以一定要把豬洗干凈,不然吃起來都不舒服。”隨后,記者看到屠夫用鉗刀子大小又黑又彎的鐵板,在豬的身上反復“嗤嗤”地刮著,豬毛就一排一排被整整齊齊地刮掉了。一家子幫忙把豬掛起來,從中間砍開,將豬的肝、肺等取出來,然后過秤,稱一下這頭養了6個月的豬大概多重,男主人看后很滿意地說:“差不多300斤,養得算很好了。”最后一道程序便是砍肉,將豬的各部位砍開,按不同的用處擱著。男主人介紹說:“豬肉一般分為三塊,腿上肉、正腰肉和頭上肉,腿上肉都是瘦肉,是較好的肉,正腰肉可以做排骨,豬尾巴、豬蹄子和豬頭按照風俗是不能吃的,待到大年三十敬老祖宗。”
最為隆重的就屬“殺豬飯”了,按照習俗,哪家殺年豬,都要請上鄰居好友吃上一頓,是莊稼人的一種禮節,更展示了農村人的淳樸善良、豪爽大方的美德。傳說“殺豬飯”由“頭刀菜”、“殺豬菜”、“白色三王子”、“宮爆肉筋”、“老臘肉”、“豬腳煮青菜”六大特色系列組成,專門為招呼客人。過去村里的人幫忙殺完豬后,就用“殺豬飯”招待,寓意是未來的工作與生活紅紅火火。男主人家還有一個客人,據這個年輕小伙講之前吃過一次殺豬飯,一直念念不忘,覺得太好吃了,他說這話時把在旁的男主人說得不好意思,一直去催促著趕緊開飯,等飯端上來之后,一群人圍坐著好不熱鬧。“過幾天呀,也要忙一陣子,把這些肉做成臘肉,到時能吃半年呢。”女主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