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今天,借《商洛日報》一角,感謝報社幫我解決了我人生中的兩件大難事。
我叫周老照,現年70歲,是丹鳳縣商山村人,系《商洛日報》復刊后首屆讀者讀報有獎比賽獲獎者。本人一生忠厚老實,可到了晚年,因兩件“丟人事”,但得益于《商洛日報》的幫助,使我老漢感覺到《商洛日報》是一份主持正義的報紙!
其中一件事是多年來,我一直耕種著一塊200多米長的1.35畝耕地,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這塊地發生了。這塊地一直相安無事,可那幾年,與我連畔的周無向(化名)悄悄侵占我的耕地。我向鎮、縣各級組織反映,他們哪里把我老漢的話當真,反而埋怨我看不好地畔子。
2004年夏播后,我坐車到商洛市上訪。在市信訪局門口,我遇到了一個大貴人,《商洛日報》的一位熱心記者也在一旁等人。他聽到我的遭遇后甚是同情,當即就給了我一個手機號碼,并安慰我說:“老人家,天這么熱,你還是回去吧,撥打一下這個電話,你的問題就會得以解決。”
我半信半疑地返回丹鳳,就冒昧地撥打這個手機號碼,沒想到接電話的竟是丹鳳縣縣長雷雨。雷縣長得知我的遭遇,當即責令商鎮政府迅速處理此事。
商鎮政府專門成立了查處小組,深入我村按照土地承包合同,逐戶丈量核實,當著全組群眾的面,將周無向侵占我的耕地給我們分了,并樹立了永久界樁。
耕地終于物歸原主,查處小組還在田頭向我組群眾宣講土地承包法律常識,還為我們擬定了地界協議,讓大家當場按指印,最后還給我賠償了損失。
秋播后的一天,丹鳳縣人大常委會來了兩個同志,他們在2004年11月10日《商洛日報》第3版頭條刊登了《商鎮嚴肅查處一起以強欺弱占田事件,侵占十年的耕地又物歸原主》的稿件。
這件事使我十分感激《商洛日報》那位熱心記者,至今,我還保存著那份報紙。
第二件事是實行生產責任制時,集體將大峪中學0.075畝耕地承包我家耕種,后來又續簽了二輪土地承包合同,誰料在此期間,我組組長又擅自以本組名義,將組上的機動地和我的責任田一并與本村七組村民簽定承包合同,轉包人在田地里栽了樹木,剝奪了我的耕種權。
當時,恰逢百日矛盾大排查期間,于是我再次撥打那個手機號碼。得知我的情況后,雷縣長當即安排縣農業局和商鎮政府聯合嚴肅查處這起荒唐的土地“一女兩嫁”事件。
丹鳳縣農業局和商鎮政府聯合組成調查小組,深入村組,走訪群眾,查看雙方合同,最后召開了村組干部和當事人座談會,按照土地承包法的法律規定,調查組作出了處理決定:由商鎮政府為我恢復了0.075畝耕地的經營權和造成的侵權損失。
后來,丹鳳縣一通訊員寫了一篇《丹鳳查出一起土地一女兩嫁事件,周老漢感激人大代表關心弱勢群體》,在《商洛日報》2007年6月25日3版頭條刊發。《民聲報》、《西安晚報》等媒體還做了轉載。
通過這兩件事,真正使我一個泥腿子感到非常欣慰,是《商洛日報》幫我解決了人生中的兩件大難事。(丹鳳商山村農民 周老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