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人們合家團圓走親訪友,“大吃一頓”肯定必不可少。面對吃完后餐桌上滿桌剩飯剩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費”,為此不少網民在網絡上發起以吃光盤子里的東西為主題的“光盤行動”。
所謂“光盤行動”是指,就餐時倡導人們不浪費糧食,吃光盤子里的東西,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走。那么,在商洛,餐飲店里的“光盤行動”到底有多光?顧客點菜時會不會以節儉為原則?春節期間記者走訪了商洛幾家餐飲企業了解到,“國家在倡導節儉,我們也要做點實事。”金泉路某飯店老板李先生說,“‘光盤行動’我知道,提倡節約糧食是對的,現在的人日子好過了,不知道珍惜。像我們40多歲的人,小時候就整天餓肚子,為吃飽肚子發愁,現在人們在我們這吃飯,人都是好面子點一大桌菜吃不了最后都倒掉了,我看著也覺得可惜的很。”記者在該飯店發現,有很多顧客吃完飯如果剩的多的話都會選擇打包帶走,但是也有幾個桌子吃完還剩大半桌飯菜被服務員打掃后直接倒入了泔水桶。正在為飯菜打包的顧客王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電視、網絡上都在提倡節儉,現在那么多可憐人都還吃不飽飯我們能吃的這么好已經很幸福了,像今天沒吃完的魚啊雞啊,帶回家熱熱還能繼續吃一頓呢。”
“原本打包盒要收費,每個0.5元,現在全部免費,打包的人數比以前多了不少。盤子光了,臺面變得整潔,泔水也減少了,這樣就減輕了服務員的工作量。”李先生向記者說道。
商戶們積極支持“光盤行動“的同時,也向記者道出自己的顧慮。在州城路經營飯店生意的張先生說:“我們也是反對浪費的,根據顧客人數建議點菜數量,提醒和支持顧客把吃不完的飯菜帶走。”在采訪中某飯店郭老板介紹說,“蔬菜我們就不建議打包了,建議大家當場吃完。因為蔬菜經過長時間鹽漬后,再次加熱,表面會產生亞硝酸鹽,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例如甲魚、海生、清蒸魚等菜品,在二次加工時需要再次煮沸、蒸熟,我們都會在顧客打包時給予指導。”對于紅燒肉、雞湯等,用環保塑料打包盒打包后,可以直接放入微波爐中加熱食用,十分方便。正在名人街某餐館用餐的楊先生告訴記者,掙錢都不容易,兩個人點了三個菜,剩了半份準備打包回去晚上吃拌面呢。應倡導健康文明的飲食文化,餐飲浪費不僅與中華民族勤勞節約的美德相悖,也成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不和諧音符,大家應積極參與,傳承和發揚健康文明的飲食文化。 (李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