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記者 趙有良)5月28日,市科技局組織有關音樂研究、民族文化專家,對商南縣音樂協會承擔的《新型中國民族樂器—貝拉琴制作和普及推廣》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審。評審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擴大了中國民族拉弦樂器的音域,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具有較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建議加快推廣應用。
貝拉琴是我市商南劇團陳興華發明的新型民族樂器,他巧妙地將二胡和小提琴的結構方式與振動模式相結合,在共鳴腔體中安裝直立音板,在音板的邊緣上騎裝琴馬,架拉四根琴弦,把弓弦拿出來拉,讓琴弦在弓的拉動下振動音板在腔體中共鳴,這一結構方式被定名為直立音板雙音箱共鳴,以此破解了二胡的音域狹窄和小提琴的演奏方式不適合人體自然動作習慣的不足(本報5月23日、30日社會特刊曾作相繼報道)。專家們通過聽取項目組匯報、審閱資料、聽看音頻視頻、質詢答疑、現場評議,對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審。評審委員會認為,陳興華發明的民族新弦樂器擴大了中國民族拉弦樂器的音域,提升了表現力,在中國民族拉弦樂器的改革、研究上起點高。樂器融合了中國二胡和西洋提琴的優點,低音渾厚豐滿,中音悠揚,高音明亮而飄逸,形狀美觀、實用,構造有所創新。該項目選題準確,資料翔實,符合科技成果評審要求;項目設計理念新,方案可行、制作技術先進;該樂器通過相關民族拉弦樂團的試用,受到好評。認為該樂器設計技術路線合理,制作工藝先進,取材方便,成本低,市場前景好,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總體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