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日報訊(記者 王濤)來而不往非禮也,辦酒赴宴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如今,準大學生也加入這一陣仗。連日來,隨著一張張高考錄取通知書的送抵,商洛山中升學宴日益泛濫,接到“紅色炸彈”的座上賓叫苦連連。對于這種人情債的“死循環”,專家認為,大操大辦歪風當剎,應通過多方教育、領導示范、媒體引導等合力尋求改變。
升學宴日益泛濫
“其實,參加升學宴和參加婚宴、滿月酒之類的感覺差不多,無非就是‘上人情’。”今年50歲的王海勇告訴記者,此前8月15日,有一個朋友的女兒考上大學請客,自己本來可以去參加,但天氣太熱,實在不想去,所以請人帶去禮金。近半月以來,隨著一張張高考錄取通知書的送抵,升學宴高峰悄然到來,有時還有一席難求現象。
高考結束不幾日,市區各大酒店就紛紛打出承辦升學宴、謝師宴的橫幅。記者了解到,這種現象在我市各縣區都尤為普遍。“我個人覺得,這種升學宴真的挺無趣。”王海勇說,有的孩子高考300多分,只考上了一個很普通的專科學校,居然也要辦酒席,這擺明就是為了收錢嘛!
和王海勇一樣,越來越多的人對升學宴頗有微詞,甚至持反對態度,究其原因,這與近年來升學宴的跟風和泛濫不無關系。2004年考上長安大學的王振東告訴記者,“和現在不一樣,當年只有考上好大學的學生才會辦升學宴,來赴宴的親朋好友也都很樂意,他們甚至覺得自己臉上都很光彩”。
“誠然,升學宴不排除學子金榜題名的喜悅,但目前跟風太盛,大家都辦,你就算不赴宴,至少也得讓別人捎帶禮金。”一聽到升學宴三個字,在市區某單位上班的黨光其先生叫苦連連,因為最近兩星期之內,他已經接連收到8個升學宴的請帖。在他看來,升學宴已淪為禮尚往來的“紅包劫”,日益走高的禮金籌碼和還不完的人情債,讓宴請本身漸漸失去了喜悅與慶祝的初衷。當然,也有人持相反意見。參加工作不久的孫艷紅女士認為,就像婚宴一樣,辦升學宴很正常。“考上大學是值得高興的事情,我覺得大家沒必要計較這些錢。平日工作都很忙,難得找個機會在一塊熱鬧一下。”
“擺明著就是收錢”
今年考上西安理工大學的曾齊齊最近很是忙碌,為慶祝金榜題名,此前8月10日,她和父母一起宴請了父親的同事,這樣的升學宴隨后還辦了兩場,一場是宴請母親的同事,另一場是宴請親戚和其他朋友。
齊齊告訴記者,在自己的同班同學中,考上好大學或家里親戚比較多的,一般都會辦升學宴。“花費也不便宜,但肯定不會賠。”她說,其實自己并不太主張這種宴請,但這個形勢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因為大家都這么做,如果你不做的話,會讓人覺得你理虧。當下,升學宴之風愈刮愈猛,除了理虧之說,更多人則是出于現實的考慮。當被問及自己的孩子將來考上大學后是否會辦升學宴時,一向反對辦升學宴的劉健沉默片刻后說,“應該會辦,不然我每年送出去的這些禮金怎么收回來呢?”在他看來,升學宴導致的人情債,已經進入了一種“死循環”。
與齊齊分批辦宴請不同,多數準大學生和家長選擇了“一鍋端”的方式。8月8日這天,以570分考進四川大學的曲濤在家里辦了升學宴,近200名親戚朋友前來赴宴。據了解,這種請廚師到家里來做酒席的宴請方式越來越多。曲濤是一名復讀生,今年能如愿考上大學,父母非常高興,宴席上,他們一桌一桌挨著敬酒,以此慶祝“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子”的喜悅。記者了解到,親戚們大多拿100到200元的紅包道喜。
一名參加曲濤宴請的同學表示,“來的親戚大多都是當地村民,幾百塊錢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小錢,如果多參加幾次這樣的宴請,其實也是不小的負擔。”“農村孩子考上大學真的很不容易,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所以辦宴請其實無可厚非。”供出三個大學生的商南農民方建軍告訴記者,在農村辦升學宴,除和親戚朋友聚在一起慶祝之外,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目的,那就是給孩子或多或少湊點學費。
與城里人慣于將升學宴的份子錢看成人情債有所不同,在方建軍看來,農村地區的升學宴,其實是一種抱團自救式的相互幫助。
大辦歪風應當剎
一份由網友發布的“開學經濟調查”顯示,在子女上大學的各項花費中,超八成被調查者認為“最讓人無奈的開銷”是“參加升學宴的份子錢”。對此,不少辦宴請的家長也表示很無奈。面對這種困頓,商洛學院教授牛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中國,請客吃飯雖有一定的民情因素,但這并不是很好的風俗,升學宴跟風泛濫,我覺得這種風氣應當改變,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帶頭改。”
在采訪中,不少人士都認為,作為一些準大學生家長,或許是想通過辦酒席給孩子攢點上大學的錢,因為畢竟上大學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尤其對于農村家庭來說,但大操大辦之風盛行,會產生一種不好的示范效應。靠辦升學宴收份子錢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一些準大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但當下升學宴日益泛濫,這會給一些沒有孩子上學的家庭造成比較重的負擔。
談及如何改變這一現象時,牛波表示,對于一些鄉風民俗的東西,政府其實很難下令禁止,但可以從領導干部抓起,對其思想進行教育,對行為進行規范,勒令干部子女上大學前不準大操大辦。在他們看來,這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進而潛移默化影響周圍人的觀念。其實,近年來,全國多地多部門紛紛出臺相關文件,勒令領導干部不得借“升學宴”等機會大操大辦收斂錢財。對此,分析認為,嚴管升學宴,并不能靠單純出臺一個文件,而應建立起一整套措施,讓規定具備很強的操作性。
一些人士還建議,高校錄取通知書可以考慮增加這方面的提醒,通過對何種行為可取、何種行為不可取的規范與提醒,督促家長不要大操大辦,匡正社會風氣。“一種風氣一旦形成之后,改變是很難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如何剎住升學宴泛濫的歪風,我想應該通過多方教育、領導示范、媒體引導等多種方式,慢慢尋求改變。”夏學鑾說,當然,最重要的,應是從我們每個人做起。(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