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 云
2月15日,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這一天過完,意味著新年的結束。然而,張建生卻無心過節,身為洛南縣醫院檢驗科科長、核酸檢測負責人,他比平日更忙碌——中小學校即將開學、務工人員準備外出,核酸檢測量一下子倍增,每天高達1萬多份。
從核酸采樣到檢測報告出爐,張建生不僅要做好科室人員管理、事務分配,還要充當采樣人員、檢測人員,其中,最核心的任務是確保大家做好安全防護,在最短時間檢測出核酸結果。
2月16日凌晨5:50分,上傳完最后一份核酸檢測報告,張建生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出實驗室。推開窗戶,凜冽的寒風撲面而來,外面還是漆黑一片。想到今年又沒能給祖墳送燈,他有些愧疚,然而,一想到今天拿到核酸檢測報告的群眾能順利外出、上學,他就釋然了。
今年過年,張建生基本都在醫院度過。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他正常上班,一直沒機會和家人吃頓團圓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張建生和科室其余18名同事已經習慣了沒有節假日的工作,時刻處于待命狀態,對他們來說,疫情就是命令,責任高于一切。
還記得兩年前的那個春節,正月初二凌晨加完班,張建生和同事終于從醫院走出來。他們整整在醫院待了3天,從臘月二十九起,接到緊急任務,就一直加班加點做檢測,幾乎沒怎么休息過。走到小區門口,聽到放炮的聲音,他疑惑地問:“是不是哪家過事呢?”同事提醒他:“現在是在過年啊,你咋忘了?”后來,這件事成了一個段子,時不時被人拿來調侃打趣。
核酸檢測流程煩瑣,從標本采集到檢測報告出來,需要十幾道程序,必須保證在100%安全防護下進行,每份檢測報告都包含著采樣人員、檢測人員的辛苦付出。張建生說,在實驗室做核酸檢測時,有很多手動環節,檢測人員需按規定穿戴防護服,每一步都要嚴謹操作,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即便如此,受很多因素影響,為防止出現假陰性,仍有一些要做復檢。”
“一份核酸檢測至少要4到6個小時才能出結果。”張建生說。每次進實驗室前,他們盡量減少喝水、吃飯,漫長的檢測中,有人會出現頭暈、嘔吐等不適癥狀,但沒人消極怠工,在任務緊急時,很多同事主動留下來加班,這種敬業精神讓張建生十分感動。“我們秉持著便民利民的原則,會以最快的速度測出核酸檢測結果。”
張建生說,今年年底他就要退休了,但如果組織需要,他還將義無反顧繼續堅守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