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蕓 汪偉龍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與我們息息相關,與我們并肩同行。
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質;個性指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質。共性和個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二者相互依賴,相互共存,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共性(鄉村振興)是全面發展,整體提高;個性(脫貧攻堅)是因戶施策,逐戶改善。個性和共性可以相互轉化,其原理貫穿于對立統一規律諸問題的一切方面,推動著事物的發展,為實現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脫貧攻堅,建戶檔、錄信息,見證個性扶貧歷史,見證“兩不愁三保障”所取得成就和其他地區農村公共服務的差距。鄉村振興,多規劃、興產業,樹立長遠目標,因村、因鎮、因區域施策,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實現“五大振興”,即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和文化振興。
其實,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的擴大和提升,是鞏固和提高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脫貧攻堅是前因,鄉村振興是結果,是必然。
脫貧攻堅做到了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的實現,極大地縮小了貧困地區與其他地區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差距及農村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但是仍存在短板,如基礎設施方面自然村莊還存在著安全飲水的缺陷,村內的公共照明、道路、公共衛生、垃圾處理,尤其是雨水收集和污水處理、基礎設施的維護等。
脫貧攻堅極大地促進了脫貧地區產業的發展,形成大批符合當地特色的產業體系。但是,大部分的產業體系都是在政府推動下建立起來的,存在著與市場對接不緊密,有的甚至存在著脫離市場需求的現象。
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鄉村振興工作中,要認真做好長遠規劃,做到適地、適時、適人,共同發展,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