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趙敏鴻 李桃峰


城市交通更便捷(本報記者 楊 鑫攝)
2022年,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全市上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進“一都四區”建設,持之以恒推項目,加快轉型優結構,積極應對復雜多變宏觀環境,努力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經濟運行頂住壓力持續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積極態勢,經濟發展韌性增強,新興動能快速成長,社會民生持續改善,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經濟答卷”。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902.56億元,較上年增長3.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25.77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59.56億元,同比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417.24億元,同比增長3.7%。三次產業占比為13.9%、39.8%、46.3%。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畜牧業形勢向好。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34.73億元,增長4.1%。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3.63億元,增長4.1%。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38.72萬畝,增長0.2%。糧食總產量為49.97萬噸,其中夏糧19.84萬噸、秋糧30.13萬噸。分品種看,小麥產量9.94萬噸,玉米產量24.64萬噸,大豆產量3.62萬噸,油料產量1.90萬噸。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10.08萬噸,增長2.9%,其中豬肉產量7.32萬噸、牛肉產量0.41萬噸、羊肉產量0.37萬噸、禽肉產量1.97萬噸。蔬菜及食用菌產量63.57萬噸,增長2.8%。園林水果產量3.34萬噸,增長2.1%。禽蛋產量7.42萬噸,增長3.2%。全年生豬出欄89.14萬頭,增長4.7%。
工業經濟承壓前行,主要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2%;增加值同比增長1.6%,工業經濟克服疫情散發、物流不暢等不利因素影響,實現平穩增長。從主導行業看,三大工業支柱產業產值同比下降5.3%,現代材料同比下降7.4%,現代醫藥同比下降8.2%,綠色食品同比增長7.7%。其中非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三個行業呈增長態勢,同比分別增長18%、7.1%、7.7%。從產品產量看,57種重點產品中有33種產品產量實現正增長。消費品工業中鐵礦石成品礦、水泥、太陽能電池和葡萄酒分別同比增長105.7%、15.9%、24.5%和17.9%。從經營效益看,企業利潤持續增長。1至11月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6.2%,利潤總額增長6.8%。
建筑業增長較好,簽訂合同額持續增長。全年全市建筑業總產值149.78億元,增長15%;建筑業增加值49.23億元,增長13.5%,位居全省第一。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共簽訂合同額209.76億元,增長28.4%。資質以上建筑業總專包企業171家,增長18.8%。
服務業發展提速,現代服務業增勢較好。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4%、10.2%。1至11月,全年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8.03億元,同比增長30.5%。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97.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0.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6.6%,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長15.2%。
固定資產投資全面發力,增速持續領跑全省。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0%,增速連續兩個月穩居全省第一,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3.9和10.9個百分點。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93.84萬平方米,增長14.1%,連續11個月位居全省第一。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8.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8.7%。從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增長42.2%,民間投資增長3.4%。從投資領域看,民生領域投資增長4%,其中衛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103.2%、80%。在建億元以上項目438個,增長20%,大項目支撐作用明顯,對投資增長貢獻顯著。
消費市場恢復較快,網絡銷售增長較快。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04億元,同比增長7.6%,位居全省第六。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82.29億元,增長15.9%,位居全省第四。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2.60億元,增長6.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3.44億元,增長11.3%。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183.91億元,增長7.9%;餐飲收入22.13億元,增長4.4%。基本生活消費穩定增長,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14.4%、3.8%。全市網上零售額1.26億元,增長23.8%,占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為1.5%,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出口總額增勢較好,招商引資成果豐碩。“西商歐”班列常態化運行,全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9.87億元。其中,進口總額9.72億元,出口總額10.15億元,同比增長28.7%。招商到位資金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169億元,增長40%,利用外資1.21億美元,增長35%。
財政收支增長平穩,金融存貸支撐有力。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89億元,同比增長5.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6.39億元,同比增長8.9%。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9.9%,其中,科學技術、衛生健康等事務支出分別增長29.5%、16.1%。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力度增大。全年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2464.98億元,增長14.5%。其中,貸款余額877.63億元,增長15.8%。
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在庫單位持續增加。全年新增私營企業3405戶,新增個體工商戶10305戶,市場主體達到13.5萬戶。從“五上”單位看,2022年全市新增“五上”企業230家,在庫“五上”單位數突破1000家,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總體來看,2022年全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質量穩步提高。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全市經濟全面恢復的基礎仍需鞏固。下一步,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為主線,以推動西商融合發展戰略為牽引,以加快打造“一都四區”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縣域能級和競爭力,持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譜寫商洛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