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瑞 通訊員 彭金鋒)記者近日從市環保局了解到,上半年全市環境質量、空氣質量穩中向好,“商洛藍”146天居全省第一、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保護一江清水、呵護最美藍天、守護秦嶺綠肺。
“商洛藍”146天 居全省第一
全市六縣一區縣城空氣質量自動化監測站年初全部建成運行,實時監測空氣中的6種污染物,實現了空氣質量全天候自動化監測全覆蓋。
根據省環保廳統計,1至6月份,我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46天,占總天數182天的80.22%,位居全省第一。市環保局嚴格落實減煤、控車、抑塵、增綠等措施,積極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審核了33家加油站和7輛油罐車油氣回收綜合治理獎補申請資料,審核和公示了第三批燃煤鍋爐拆改信息。并每月按時報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和燃煤鍋爐拆改進展情況。
丹江出境水質穩定達到Ⅱ類
2013年8月商洛在陜南三市率先啟動實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6年策劃實施8類59個治污項目,截至目前,完成投資3.41億元,開工實施項目54個,其中20個已完成,項目開工率91.5%,完成率33.9%。
丹江過風樓環境應急工程位于滬陜高速公路丹江大橋400米河谷內,總投資466萬元。今年4月啟動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310多萬,攔污壩主體澆筑已完成,整個工程預計夏末可竣工使用,屆時將為有效預防丹江上游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造成丹江水質污染發揮重要作用。
堅持實行環境監督暗訪“零點行動”季度常態化,圍繞全市城鄉重點部位垃圾污水、排污口、企業違法偷排等進行環境監管暗訪,并對全市9條主要河流20個監測斷面,除山陽銀花河、柞水金錢河柴莊和丹鳳丹江雷家洞三個斷面個別月份未達標外,其余斷面水質均達到水功能區劃標準,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清潔工程全面開展
2012年我市開始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3縣33個鎮168個村列入國家示范項目,到目前全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擴大到全市7縣區92個鎮645個村,各地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農村重大經濟社會活動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大批治理效果突出、帶動作用明顯的示范鎮、示范村。據悉,市環保專項資金中撥付70萬元用于支持農村環境綜合管理網格化平臺建設,探索村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及其市場化建設運行模式。截至目前,2015年度全市7縣區33鎮131個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已完成工程和設備招標工作,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配套資金8395.3萬元,到位資金7795萬元。
重拳整治環境突出問題
今年6·5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商南縣環保局6月3日依據《新環保法》對群眾反復投訴的富水鎮沐河村一鉀長石粉加工廠依法查封,維護周邊群眾環境權益。
2015年環保大檢查發現的277家企業環境問題已整改到位193家,268個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已整改到位115個。協同市公安局對全市7家污水處理廠運營情況進行專項執法督查,發現存在環境問題7家,立案查處2家,市級掛牌督辦4家,限期整改7家,移交公安1家,并就存在的問題通報全市。
積極開展農村及生態環保專項執法檢查,全面落實“雙隨機”制度,組織開展隨機抽查活動,共抽查污染源20家,其中國控重點污染源3家,一般污染源17家,交由縣級立案查處3家,限期整改3家,加強監管4家,無環境違法行為9家。上半年,全市共受理查處各類渠道環境信訪投訴問題193件,均逐一進行了查處,查處率和群眾滿意率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