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楊林)2012年以來的五年間,商洛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風雨同舟,在應對挑戰中保持定力、蓄勢挖潛,在拼搏進取中借勢發力、爭先進位,取得了五方面主要成就,為同步夠格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迎來了奮力追趕超越的新起點。
經濟換擋提速,實現跨越發展,填補多項歷史空白。經濟年均增長11.9%,高于全省2.1個百分點,總量五年增長1.9倍,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315美元。商洛電廠、鎮安抽水蓄能電站等事關長遠發展的一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光伏全產業鏈成為全省典型,釩氮合金產量世界第一,金川封幸皂素清潔生產工藝國內首創,商丹園區順利晉級為省級高新區,陜西煉石、必康制藥成功借殼上市,20多家國內外500強企業落戶商洛。
突破交通瓶頸,走出大山,融入西安邁進關天經濟圈。西康、寧西兩條鐵路復線和西商高速二線建成通車,包茂、滬陜、福銀三條高速貫穿全境,山柞高速全線開工建設,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09公里,率先在全省實現縣縣通高速,西武、西渝高鐵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昔日交通瓶頸已成為競爭新優勢。
完善城鎮功能,統籌協調發展,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一體兩翼”中心城市初具規模,環城北路、商鞅大道、市一級汽車客運站、市體育中心建成投用,商丹和商洛城市干線、市文化藝術中心、濱江銀杏公園等項目基本完工,規劃區建成面積達到54.5平方公里。柞水、商南兩縣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省級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創建實現縣區全覆蓋。12個鎮入列全國重點鎮,漫川關、棣花等特色小鎮享譽省內外,建設鄉村旅游示范村17個,朱家灣、前店子榮獲“中國最美休閑鄉村”。
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旅游產業悄然興起,“秦嶺最美是商洛”唱響打靚。森林覆蓋率達67%,五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躍居全省第一,洛南、商南兩縣成為全國綠化模范縣。流域治理“河長制”經驗在全省推廣。空氣質量連年穩居全省第一,“商洛藍”刷爆朋友圈。商南金絲峽成為陜南首家5A級景區,全市3A級以上旅游景區增加到26家,商洛成功躋身“中國旅游百強市”。
民生事業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幸福指數顯著提升。累計民生支出669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1%和12.8%。“三帶一創”和“雙包雙促”精準扶貧模式走在全國、全省前列,58.83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0.48萬戶38.51萬人依靠移民搬遷走出深山,城鎮人均住房面積33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鎮新增就業8.5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54萬人次。率先在全省整市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認定,高考二本以上上線率連年穩居全省前列。連續五年榮獲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公眾安全感保持全省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