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史小濤蔣金君李東航)“合作社現已發展社員368戶,年銷售核桃5000噸、核桃仁5000多噸,銷售額1.8億元。去年給太平村集體分紅2萬元,給210戶群眾戶均分紅1000元……”說起合作社黨支部成立后帶來的發展變化,洛南中良核桃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王中良難掩心中的喜悅和自豪。
脫貧攻堅重在發展產業,產業發展關鍵靠經營主體帶動。我市結合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合作社帶動、產業大戶帶動,創新金融普惠產業扶貧機制的“三帶一創”產業精準脫貧機制,優化組織設置,建強組織體系,持續把黨組織建在產業園區、涉農企業,把黨小組建在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等產業鏈上,同時教育和引導農村黨員致富能人幫帶貧困戶,真正把黨組織和黨員的力量挺在產業脫貧最前沿,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引領產業發展優勢。先后在各類非公企業設立黨組織560個,并通過開展“凝聚非公力量、助推精準脫貧”活動,動員非公企業和非公人士與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結對,通過智力支持、物資幫扶、技術指導、帶動就業等方式,著力在崗位安置、富民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給予支持,累計為貧困村貧困戶落實幫扶項目5720個,投資3.9億元。陜西森弗集團在黨支部的引導下,成立森弗精準扶貧開發中心,設立1億元的扶貧專項資金;與105個貧困村12513戶貧困戶簽訂13500多畝的菊芋種植收購協議;設立1000萬“陜西森弗慈善助學基金”。
全市還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設立黨支部73個、黨小組1850個,并通過“支部引領、支委領辦、黨員示范”的辦法,帶領群眾興產業、跑市場。商南縣清油河鎮延和谷物加工專業合作社黨支部自2014年成立以來,帶動周邊5000多戶農戶在面粉加工、粉條、粉絲生產上向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入社群眾年人均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與此同時,全市動員近萬名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通過免費提供技術培訓、致富信息和就業崗位、吸納入股等方式,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鎮安縣云蓋寺鎮巖灣村黨員王仁輝在當地籌建3個黑豬養殖基地,為村民提供50多個就業崗位,輻射帶動周邊3000多戶貧困戶通過養殖黑豬脫貧致富。
為適應產業發展規模化、信息化的趨勢,我市還大力推行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模式,設立區域性、行業性黨組織,引領和推進三產融合,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帶動群眾發展產業致富。今年4月,陜西誠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黨支部與山陽縣板巖鎮安門口村黨支部、耿村社區黨支部聯合成立黨總支,牽頭整合資金、土地、人力資源,統籌發展食用菌生產加工、農光互補、科技研發、電商銷售、生豬繁育及有機肥廠,聚力打造“一企兩村”互助共富聯合體,帶動周邊328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6000元。山陽縣針對電商行業從業人員多、低水平發展、無序競爭等問題,成立縣電商協會黨總支,引導黨員網店亮標識、黨員業主亮身份,開展“放心消費我先行”“正版正貨我帶頭”承諾活動,評選表彰誠信之星、服務之星等“電商先鋒”,打造了山陽網貨“高品質、信得過”過硬品牌,目前已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銷售農特產品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