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優化和調整農業結構,滿足糧食消費結構升級需要,國家將穩步推進建立“糧草兼顧”型農業結構,日前,農業部選擇全國6省區開展“糧草兼顧”型農業結構試點,甘肅作為北方農牧交錯區被列入試點省區之一。
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教授任繼周提出的《關于我國“耕地農業”向“糧草兼顧”結構轉型的建議》,我國在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的前提下,統籌發展種養業,充分發掘飼草料生產能力,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形成糧草兼顧、農牧結合的新型農業結構。以緩解糧食供需矛盾,特別是飼料糧缺口問題,同時滿足消費結構升級,即通過發展草食畜牧業,到2020年人均奶類消費量達到36公斤的目標。
“糧草兼顧”是我國農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重要方向,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農業部選擇在北方農牧交錯區、北方傳統農區和農業結構調整重點區的甘肅、山西、內蒙古、河北、黑龍江、新疆等6省區開展試點,逐步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的“糧草兼顧型”農業結構。
我省人工種草面積目前達2212萬畝,位居全國第二;多年生牧草種植面積1807萬畝,其中紫花苜蓿留床面積935萬畝,多年穩居全國第一位;紅豆草、三葉草、老芒麥、披堿草等面積也較大。我省隴中、隴東蓬勃發展的草產業,正成為一項綠色朝陽產業,在中東部黃土高原區興起,發展勢頭強勁,引領我省建設草業大省、草產業強省,推動我省由耕地農業向草地農業轉型,并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畜牧業發展最活躍最具潛力的區域,也將肩負起全國草業發展的重任。
我省還將充分挖掘草山草坡和農田邊角地生產潛力,發展“糧草兼顧”型新型產業。通過人工草地,種植苜蓿、燕麥等優質牧草,推進牧草機械化作業;以改善耕地質量為目的,開展低產田草田輪作,擴大飼草面積,增加飼草產量;以奶業發展為需求導向,就近發展專用青貯苜蓿,著力推動牧草商品化。(記者王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