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校園兩兆寬帶價超家庭百兆 校方電信聯手涉嫌壟斷
制圖/高岳
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敦促“提網速、降網費”后,三大運營商近日同時公布了“降費提速”具體方案,移動、聯通、電信流量資費將分別下降35%、20%及30%。
然而,與家庭寬帶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校園寬帶,網速慢、收費貴,這樣的抱怨在高校尤為明顯。記者調查發現,很多高校一個四人宿舍一年網費動輒2000元,網速卻遠低于家庭寬帶,大多只有2M甚至更低,這樣的價格甚至高過了家庭百兆寬帶水平。此外還有不允許用路由、不允許用WIFI、寒暑假停機照常扣費等一系列不合理規定。
究竟是什么讓校園寬帶“卡”住學生?專家認為,說到底還是利益作祟,這樣的做法不僅破壞市場經濟,還涉嫌違法。
校園兩兆寬帶價超家庭百兆
上海某高校大四學生小白每天早起第一件事是去圖書館占座寫論文,因為在那可以免費上網。從大四開學至今,小白不再使用宿舍里的校園付費寬帶。理由是:又貴又慢。
向記者有類似抱怨的不在少數。翻看他們當年入校(2011年)簽訂的上海電信寬帶上網協議發現,兩兆帶寬的月租費原價為50元,如果使用綁定的手機卡每月打一次電話就能便宜11元,即每月39元。
“但我們不會用它來打電話,因為一般的手機用不了這張SIM卡,還要花錢再額外買個定制機。”學生小李說,基本上沒人能享受到那11元的優惠。
根據規定,學生上網必須“一人一號”,即每人辦理一個上網賬號,進行預付充值,每月扣費。宿舍四人每月共花費200元,一年為2400元。“這還僅僅是寬帶費,算上手機上網和打電話開銷則更大。”小李說。
據了解,該校寬帶資費每年都在調整。盡管最新的資費有所下調,10兆網的月租費為49元/月,包年優惠價為480元,宿舍4人一年花費為1920元。但對比家庭寬帶,校園寬帶價格明顯偏高。同樣在上海,在中國電信官網上,10兆家庭寬帶的年上網費用為1200元,30兆的為1400元;哪怕是100兆的寬帶,平均一年的費用也僅是1800元。在北京,聯通20M家庭寬帶每年1480元,50M的為1780元,100M寬帶為1980元。由此可見,校園寬帶因價高質差飽受詬病,并非空穴來風。
學生們反映,曾多次想換成最新的10兆網套餐,但因為簽訂了兩年或3年的協議,或是余額未使用完又不能轉移,最終不了了之,而大學生活也只不過4年時間。
獵豹軟件去年發布的一份《全國高校校園網使用限制報告》顯示,所調查的全國170所高校都要求學生統一使用校園寬帶,平均每位學生每年的花費為525元,若以4人宿舍為單位,平均每個宿舍花費為2100元。獵豹工程師楊軍說,高花費主要來自運營商所謂“一人一號”的限制。
部分限制規定屬于霸王條款
近期,有媒體曝光,四川大學、成都東軟學院等部分高校通過實行“一人一賬號”的方式迫使同一宿舍學生分別開通電信上網業務,從而獲得電信方分成。據在校生表示,剛入學之際,學校并未對使用無線路由器以及網絡共享做出過限制,該限制從去年開始,相當于比校外家庭寬帶多了“一人一號”限制,手機等移動終端無法連接無線網。手機要想上網,就要到營業廳辦理流量套餐。不少學生都就此事向校方反映,但校方均回復稱是根據規定對高校網絡加強監管,實行“一人一號”是為了方便網絡管理,為了網絡安全。
在上海,某高校大一學生小張告訴記者,去年入校辦理寬帶時,工作人員明確提出說不允許使用路由器,被查到會停網,但每人480元一年太貴了,所以很多宿舍都只辦一兩個賬號,偷偷用路由器WIFI上網。此外,學校還規定一個賬號還不能在不同的設備上同時登錄,比如,手機和電腦不能同時登錄。學生們不解的是,為何家庭寬帶沒有使用者人數和設備的限制,校園寬帶卻必須“一人一號”,按人收費。
一位上海電信駐某高校辦理校園寬帶的工作人員解釋說,“一人一號”的規定主要來自兩方面的考慮,一是防止惡意蹭網,導致網速得不到保證;二是出于對學生上網活動的管理需要。
2004年,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網絡管理工作的意見》。文件中:“切實抓好校園網站的登記、備案工作,落實用戶實名登記制度,加強校內網站與網絡用戶的統一歸口管理,要按照IP地址管理辦法,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數據庫和IP地址分配使用逐級責任制。”但文件并未提到“一人一號”。
對此,獵豹工程師表示,面對上述限制,學生們為了方便上網,不得不分別為自己的電腦、手機、Pad購買不同的上網套餐,原來只需要花一份的錢,變成要花三份錢。“一人一號”確實有助于落實用戶實名制登記,但隨著技術的發展,也可以采取其他手段,不一定非得“限號”“限人”“限終端”;而盜號蹭網幾乎是所有上網者都會面臨的問題,不應成為特殊管理、限號限用的理由。
對于網絡安全,專家指出,“一人一號”管理手段根本解決不了安全問題。校園網的網關可攔截用戶訪問不良網站和釣魚網站,在學生宿舍使用路由器或網絡共享軟件之后,仍然可以實現這一目的。但僅通過強制要求多個設備不能共享上網賬號,并沒有阻止對不良網站、釣魚網站訪問的功能。
除了“一人一號”外,“停機扣費”“停機不返還話費”等規定也令學生無可奈何。在一些學生扣費記錄里,暑期后開學動輒扣百元的不在少數。根據協議:“若客戶賬戶余額不足以支付寬帶套餐使用期內全額的套餐費用,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將暫停提供服務(停機)。停機期間,仍將收取套餐‘月基本費’。”同樣,對于參加“0元購機返話費”活動的學生,停機期間的話費也不予返還。
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吳冬認為,“停機扣費”是比較典型的霸王條款。停機就意味著沒有提供服務,就不應該收取相關費用,這種條款排除了交易他方消費者的權利,同時免除了自己相應的責任,應屬無效條款。
校方電信聯手涉嫌壟斷經營
既然校園寬帶價格高、網速慢、限制多,那學生可不可以社會上的寬帶套餐?對此,受訪學生均表示,曾詢問過各自所在學校能否更換其他運營商的寬帶業務,但均被拒絕,稱只能辦理校方指定的運營商寬帶。在倡導市場競爭的今天,校園寬帶為何獨此一家?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校園建設,全校覆蓋校園網甚至覆蓋WIFI已是常事。一位高校領導告訴記者,學校一般都是委托運營商進行數字化校園建設,運營商前期投入設備,再從后期的運營收入中獲取一定比例的回報,用于設備更新維護。而運營收入則涵蓋學生宿舍的上網費用。“這也就意味著,從學校和運營商簽訂建設協議起,學生已經沒有選擇地成為了這家運營商的客戶。”
記者采訪發現,校園網承建和宿舍付費寬帶同屬一家運營商的學校不在少數。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說,這屬于典型的排他性協議,確保運營商大量投入基礎性建設后在運營中占壟斷地位。
2011年工信部印發《關于規范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校園電信業務市場經營行為的意見》,要求電信企業應當公平競爭,守法經營,保護用戶合法權益,保障用戶知情權、選擇權,不得與學校等各級教育機構或下屬部門簽訂排他性合作協議(含口頭協議),禁止或限制競爭對手進入校園開展電信業務營銷活動。
而事實上,某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此類排他性協議一般一簽就是15年,如今很多高校仍然處于協議期內,除非相關部門要求廢止協議,否則壟斷將長期存在。上述高校的信息辦公室負責人坦言,受協議所限很難引入多元化競爭,因此校方只能盡量聽取學生意見,再跟運營商協商資費、網速等問題,并要求其改進。
記者采訪時還發現,即便是協議期滿解禁,一些“隱性手段”還是會繼續助推壟斷。例如,在一些高校里,宣稱有全校免費WIFI,但前提是辦理宿舍付費寬帶賬號后,用該賬號登錄才能使用。“就算有了多家運營商,為了上校園WIFI,也只能選這一家。”一位學生說。
對于上述現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于國富律師表示,消費者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電信運營商和學校通過強制技術手段限制學生網絡共享,增加學生上網費用,侵害了學生作為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選擇權。而電信運營商和學校利用其對學生宿舍的天然壟斷來謀取暴利,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的規定,損害其他經營主體向學生提供優質、廉價服務的權益,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原則。
飛象網總裁項立剛認為,要改變校園寬帶這一怪象,就應要求運營商公益性運作,不能對學生談利潤最大化,或者干脆市場化,通過競爭解決問題。李易也認為,運營商必須考慮到學生群體的特殊性,不能用不合理資費讓學生為校園網建設投入買單,而學校也不能盲目貪功于數字化校園建設而忽視學生利益。(綜合新華社 中新社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