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經營不善,擁有30年歷史的衛生巾國貨品牌“小護士”,近日發布公告宣布停工停產。資料顯示,“小護士”品牌建于1995年,主營衛生巾、護墊等一次性衛生用品,曾于2020年8月掛牌新三板,并立下“由區域性品牌向全國品牌轉變”“力爭在2025年登陸科創板”的目標。如今上市未成,小護士卻倒在了轉型路上。
財報顯示,小護士自2021年起主推中高端產品,卻始終未打破銷售僵局,凈利潤一路下滑。有合作方近日在網上爆料,小護士之所以走到停工停產境地,與兩大決策失誤有關,一是撤出線下超市,二是新品提價使其失去了線上流量。
經營不善致停工停產
小護士(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小護士”)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由于經營不善,目前處于停工停產狀態。此舉將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影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暫時不會導致觸發強制終止掛牌情形,公司正在積極應對。
停工停產期間,小護士表示將妥善安置員工,采取措施減低各項費用開支,并積極清收已完工項目的應收賬款,努力籌措資金,爭取盡快將拖欠的工資發放給員工。截至公告日,公司恢復生產日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小護士洗護旗艦店中的商品目前已全部清空,各大平臺上雖有小護士產品在售,但銷售主體均是經銷商。一位商家表示,其店里小護士衛生巾待存貨售完就會下架,對于廠家能否恢復生產尚不清楚。
一名小護士的合作方告訴新京報記者,她是小護士電商運營人員,被拖欠傭金和服務費,“目前(公司)電話都不接了”。該合作方近期發布的視頻內容顯示,小護士公司共拖欠其16萬元款項,合計對外欠款或達2億元,目前已有員工申請勞動仲裁。
另據小護士公告,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于今年9月將小護士(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日商(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小護士實控人楊印江及其配偶告上法庭,要求償還貸款本金及利息合計10079750元。
上述合作方在視頻中分析稱,小護士的“殼”原來能賣到8000萬元,現在也能值四五千萬,且債務可以通過拍賣資產化解。但視頻中與其交流的有關人士認為,小護士債務無法化解,因為機器已被抵押出去,公司無法繼續運作。
2025年半年報顯示,小護士抵押的房屋建筑物、運輸設備、土地使用權賬面價值合計約7257.1萬元,占總資產的比例為29.57%,抵押原因皆為“銀行借款”。截至報告期末,小護士負債總計約1.6億元,資產負債率(合并)為65.1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約-3446.73萬元,同比下降1065.6%;短期借款約1億元,占總資產比重的40.82%。
因停工停產,小護士為避免股票異常波動,自9月29日起停牌至今。小護士在10月27日發布的最近公告中表示,公司管理層正在推進恢復生產,股票將繼續停牌,預計在2025年11月4日前復牌。公告同時指出:“本公司將認真協調各方推進相關事項核查工作,積極推進相關事項進展”。
合作方稱小護士決策失誤
資料顯示,小護士的前身“三六五(天津) 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立,同年公司決定由生產型企業向科技型企業、技術密集型企業轉變。此后,經歷一系列資產重組、股份制改造,于2018年變更為“小護士(天津)實業科技有限公司”,并在2019年決議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從時間節點來看,小護士幾次“變身”與其資本市場圖謀有關。小護士官網介紹坦言,完成股份制改造不僅僅是為了公司簡單的轉型升級,而是為了適應當今市場的不斷變化,更是為了以資本化和市場化的發展路徑為指導,逐步進入資本市場以謀求更大的發展機會。
2020年8月,小護士掛牌新三板創新層,并立下“由區域性品牌向全國品牌轉變”“力爭在2025年登陸科創板”的目標。然而財報顯示,登陸新三板后的小護士可謂“出道即巔峰”,此后業績連年虧損。
掛牌首年,由于疫情初期醫用口罩短缺,小護士借助銀行貸款投建5條口罩生產線,累計投入超過708萬元。2020年,其醫護用品營收約1935.65萬元,一躍成為繼衛生巾及護墊業務后的第二大營收來源。
自2021年起,由于醫護用品售價走低,市場趨于飽和,小護士決定將生產和銷售重心轉回一次性衛生用品。也是在這一年,小護士決定適應消費升級趨勢推出中高端系列的衛生用品,并在此后推出“云枕棉”“花肌柔”“隱力薄”“懶懶包”等產品,以求貼合18-35歲女性“高品質、高性價比”的消費理念。然而由于中高端產品市場推廣周期較長,未實現全面滲透,產品優勢未能充分顯現,小護士衛生巾、護墊業務一直未能打破僵局,導致公司業績持續下降。
2023年,小護士營收下降11.93%至1.02億元,凈利潤下降223.83%至-196.32萬元,護翼、護墊、混合裝產品營收分別下降0.76%、45.08%、25.12%。2024年,小護士營收下降1.2%至1.01億元,凈利潤下降15.93%至-227.59萬元,護翼、護墊、混合裝產品營收分別下降19.4%、38.24%、84.05%。
2025年上半年,小護士在營收增長37.71%的情況下,凈利潤下降43.6%至-173.69萬元,主要系報告期內中高端新品訂單、紙漿訂單、OEM訂單和其他訂單均比上年同期增多,但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營業成本增幅高于營業收入增幅,疊加部分產品為搶占市場份額實施階段性促銷策略,新增的紙漿訂單和控股子公司其他產品訂單毛利率低,共同導致毛利率承壓。凈利潤下降則還是由于中高端產品未打開市場。
據上述合作方在視頻中總結,小護士之所以走到停工停產境地,與兩大決策失誤有關,一是撤出線下超市,“撤出超市你哪兒賣貨去?”二是線上運營經過半年多努力,自今年年后已開始產生自然流量,但小護士公司方面非要上新品,將價格從19.9元拉到49.9元,“我說不聽,你(視頻中的交談方)說不聽,就得上,就得干,最后賬號一點流量都沒有了。”
伴隨停工停產與新三板降層,小護士距離科創板上市目標已越來越遠。2025年10月,小護士因連續6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于1元/股,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新三板)做出降層處理,由創新層調入基礎層。
目前,以新三板和北交所為核心的轉板制度初步建成,其中就包括創新層至北交所的升級轉板,北交所至科創板和創業板的轉板。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分析稱,新三板掛牌企業從創新層降到基礎層,意味著距離北交所及科創板更遠。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唐崢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