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之二:流轉產權,盤活資源,農民瀟灑當“老板”
商南縣按照“一個農莊就是一個旅游服務綜合體”的思路,采取“企業引領、農戶參與、入股分紅”的經營模式,通過流轉產權,盤活沉睡的山水人文資源,變村民為股民,變民房為客房,變資源為資產,使農民瀟瀟灑灑當“老板”。
今年以來,商南縣采取“點面結合、統籌推進,串珠成線、整體打造,集體流轉、市場運作,公司經營、群眾分紅”的方式,重點在進入金絲峽景區的18公里旅游專線上,依山就勢,因地制宜,精心打造獨具商南特色、飽含鄉土氣息、兼具高端民宿氣質的“七大特色農莊”。其中王家坡農莊依托半山民居院落,建造了游客接待中心、冷水魚觀光園、垂釣園等設施,33戶農戶利用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辦起農家樂。村民劉青抓住政府補助建設美麗鄉村的機遇,把原有的幾間土瓦房改造成徽派樣式的“小鎮里”酒吧,集現代時尚與古典風格于一體的藍調、吉他、雞尾酒、咖啡、美食、美景在這里融合。目前,他的酒吧和民宿已經建設完工,等到明年4月金絲峽開園后,他家可穩穩當當收入40至50萬元。商南縣對金絲峽主干道沿線村莊所有民居實行統一收購或租賃,對連片土地進行集中流轉或入股,對村落進行統一規劃和集中改造,實現了鄉村旅游市場化運營,規范化管理,標準化服務,在經營理念上實現了新破局。
“秦嶺慢谷”后灣村創新開發建設模式,注冊成立了裕和旅游開發服務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化、股份化、全員化、均衡化”的思路,對所需的用地、山林和房屋,鼓勵農民以入股、出租、流轉的方式向公司提供,每年按比例進行利潤分紅。同時,依據規劃將水產養殖園、采摘園、作坊一條街、青云驛站及林下會客廳精品民宿等經營性項目打包,整體對外承包,并引導村集體、全體村民入股,參與分包經營。并圍繞商于古道文化和李氏三蠻人傳說,恢復重建了青云驛和李氏宗祠,編排了“三英戰闖王”場景劇,豐富了游客文化娛樂生活。依托后灣豐富的山水資源,建成了水上樂園、水產養殖園、垂釣園、天然浴場、水車景觀帶等一批親水設施。充分利用獨具特色的百畝楊樹林,修建了濕地云橋、花海隧道、八卦迷宮,聚力打造楊樹下、花園里、綠草地三大主題院落,盤活了沉睡的山水人文資源,延伸了旅游產業鏈條,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富水鎮美麗鄉村示范村王家樓村,全村600多畝的耕地全部流轉,幾乎所有貧困戶都安置到園區務工,年勞務收入在2000元至4萬元不等。試馬鎮紅廟、荊家河,過風樓鎮白玉溝,趙川鎮老府灣等美麗鄉村也依靠流轉農戶土地,精細化發展現代農業和休閑旅游,扮靚了村容村貌,增加了群眾收益。
實踐之三:興辦產業,依旅增收,群眾家門口就業“錢途無量”
商南縣結合脫貧攻堅,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原則,大力推行“三產聯動”“四建四帶”脫貧模式,找到了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旅游發展、群眾增收致富三者間的連接點和融合點。
太子坪村地處金絲峽景區旅游專線中段,是景區的綜合服務區。近年來村上建成了冷水魚養殖園、瓜果采摘園、農事體驗園、千畝高山茶葉基地;轄區的“七大農莊”借助項目建設,恢復了染坊、豆腐坊、酒坊及油坊等傳統手工藝作坊,借力“金絲十三花”品牌,擴大包谷酒、紅薯粉條等特色農產品發展;實行農家樂統一經營、民宿集中管理,打造高品質農家樂產業群和精品民宿。目前,該村已改造提升農家樂153戶,新發展農家樂67戶、特色旅游商品店24家、“金絲十三花”旅游電商125個,讓群眾的民房變成了鄉村酒店,讓農民變成了旅游從業者,帶動了鄉村餐飲業、種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運輸業、裝修業、建筑業的發展,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多樣化,增強了農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全村呈現出“村村都有加工廠,家家都是經營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