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8·12”山體滑坡救援工作持續開展,尚未發現生命跡象。連日來,省市縣消防、武警、公安、礦山救援等800余名救援人員夜以繼日奮戰在搶險一線,盡全力挽救生命。由12個專業類別、182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專家組,持續在災害點和周邊實地踏勘地質環境,指導救援工作;80多臺套大型機械、重型車輛,不間斷加快挖掘清理速度;救援人員使用無人機、生命探測儀等救援設備和搜救犬,持續開展地毯式搜索,尋找生命跡象;108名醫療救護人員、9輛救護車全力開展獲救傷員和救援受傷人員醫療救護工作。15日當天清理土石方19000方,累計清理土石方32500方,現場尚未發現生命跡象。
目前,挖掘清理工作主要按照分層開挖、梯形降坡的方式進行,一方面開辟上山便道,方便大型機械上山;另一方面從山上位置往山下開挖清理,防止直接從下開挖導致再次滑坡。國家測繪局一大隊等單位的專家已在現場指導開展隱患排查、監測預警,研判災害發展趨勢,制定次生災害區域警戒防范措施。滑坡危險區域設置的6個觀察點,24小時專人輪流監測,嚴防次生災害再次發生。8月14日,滑坡地點上方再次發生滑坡,新增土石10多萬方。
15日下午4時許,國測監測大隊在險情觀測點監測到,滑坡體對面的山體再次出現位移為每小時2.5公分,并且還在不斷加速,其裂縫已達20公分。為了安全,現場救援指揮部立即作出決定,暫時中斷所有救援工作,全體人員和車輛轉移到安全地帶,進一步觀測后,再做相應決定。截至8月15日晚22時,災害點堆積土石方量累計增加到250多萬方,救援難度進一步增大。(陜西日報 段彬)
8月15日是“8 12”滑坡災害發生的第四天,雖然現場救援正在緊張進行,搜救人員動用了搜救犬、生命探測儀等搜救設備,但截至15日下午5時許,尚未發現失蹤人員。
救援作業面拓寬 20余大型機械同時作業
15日下午,在山陽“8 12”滑坡現場,消防、武警、地質專家等救援力量在有條不紊的展開救援工作,在救援現場外圍不時會有失蹤人員家屬前來“尋親”。
記者在現場看到,現場土層作業面與前日相比拓寬不少,原先僅能容納5臺大型機械作業的狹小區域,已經拓寬至可容納20余臺大型機械同時工作。
救援指揮部內,地質專家和相關救援人員正在對無人機航拍的滑坡現場照片進行研判,商討下一步救援工作具體實施方案。
現場救援累計清理滑坡土方3200方
現場實施救援的武警交通第五支隊副支隊長蒲君明介紹,截止8月15日,武警交通五支隊官兵累計出動大型救援設備25臺套,小型救援機具90余件,清挖土方32000方。
蒲君明說:“為了快速推進搜救工作,我們前線指揮所經多方面考察,研究決定采用多層作業施工的方法,20余臺套大型機械同時施工,提前加設安全員以及規劃設計安全路線,確保在高效搜救的同時保證人員機械的安全。”
滑坡土層太厚 搜救尚未發現生命跡象
據現場實施搜救任務的陜西公安消防總隊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現場搜救工作正在有序開展當中,但因為滑坡土層太厚,這給搜救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現在我們的搜救人員全部在現場待命,武警交通部隊清理一層積土,我們便立即進行搜救。”這名工作人員說,每次搜救先動用搜救犬,進行氣味辨別,然后再使用生命探測儀對不同區域進行探測,以求找到生命跡象,“就這樣清挖土方的武警戰士清挖一層土方,我們消防戰士搜救一次,截止目前尚未發現生命跡象。”這位工作人員說。
24小時監測周邊山體 嚴防發生次生災害
據華商報記者現場了解,為了保證現場救援安全,目前現場清理土方的武警交通部隊,在滑坡區兩側的山頭架設了兩臺山體檢測儀器,24小時監測周邊山體地質情況,以免發生二次災害,引發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15日,省國土資源廳相關專家在滑坡現場,對滑坡區域及周邊山體進行了細致勘查。“經過現場勘察,滑坡體周邊幾個坡體都有一定程度的變化,特別是前幾天已經發現的兩個可能形成的堰塞湖是存在一定危險的。”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王衛華表示,就現場勘查的情況以及滑坡區域周邊可能存在的危險,已經形成完整的實施方案,并很快將采取措施,在確保救援工人員的安全的同時,為下一步整個災害的治理創造條件。
市委書記要求:上下一心 確保救援有序、有效進行
15日上午,救援指揮部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在聽取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研判當前搶險救援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后,商洛市委書記胡瑞澤要求,統一做好施救工作。善后處置繼續落實好分縣安置、轄區行政首長負責制和“三對一”人員名單對接責任制。
增設五洲公司接待站,后勤接待要進一步完善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夯實具體責任,做細、做優、做實接待各項工作。信息發布要全面、準確、客觀、透明。綜合協調要高效運轉,快速推進,確保道路暢通。全面救治搜救出的失蹤人員和受傷參戰官兵,統籌做好傷亡人員家屬的心理治療工作。
胡潤澤強調,要每天通報一次現場搜救情況。每天召開一次指揮部碰頭會。各級各部門要上下一心,確保救援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進行。(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