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市環保局“轉作風、促落實、創亮點、上水平”活動取得重大收獲的一年,全市重點環保工作奪得“十個第一”、呈現“十大亮點”,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保護環境,利國利民,責無旁貸。在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環保政策和理念的基礎上,市環保局高標準、嚴要求制定和實施環保舉措,嚴格執法,狠抓落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市重點環保工作中收獲“十個第一”。即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06天,位居全省第一;黃標車及老舊車輛淘汰4122輛,占全年任務的183.9%,居全省第一;環境執法在全省案卷評查中多年被評為全省第一;第一個以市委、市政府兩辦文件印發《全面推行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機制意見》的市;第一個以市政府文件印發《全面推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的意見》的市;第一個實施重點污染源企業掛牌管理的市;第一個實施環境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的市;新《環保法》實施后,第一個以環境污染罪追究違法者刑事責任的市;第一個全面完成中心城市燃煤鍋爐拆改任務的市;水污染防治經驗機制第一個被省環保廳在全省推廣的市。
在曬出令人滿意的“環保賬單”的同時,我市環保工作呈現出“十大亮點”:一是污染減排卓有成效。突出工程減排、促進結構減排、擴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大黃標車淘汰力度,中省減排項目、國考四項指標全面完成;二是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轄區9條主要河流20個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標,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全市10個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100%;三是大氣環境穩中向好。扎實開展中心城市禁燒煙煤、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建筑揚塵治理等污染防治,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06天;四是農村環境保護全面開展。在全省率先全面實施農村清潔工程,第一輪3縣33鎮168個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并建立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五是環境監察執法不斷加強。制定出臺了環境執法監管網格化管理、重點污染源企業掛牌管理、企業“黑名單”制度等一系列加強環境執法監管的新舉措,打“組合拳”,出重拳,走出了具有商洛特色的環境執法監管之路;六是環境監測綜合能力進一步提升。完成了市縣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建設,監測評價標準實現了省市統一,常規監測達到6大類別105項,全面完成污染物監測指標,及時向社會發布環境質量公報;七是建設項目和輻射環境安全管理不斷強化。建立了嚴格的建設項目環評、規劃環評、環評審批及竣工環保驗收制度,成立了輻射安全管理機構,完成了《商洛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修訂,建立了全市的放射源、射線裝置管理臺賬,輻射環境安全可控,全市危險廢物實現安全處置;八是環境法制建設步伐加快。環保部門行政審批、責任追究、法律顧問等制度更加健全,規范性文件管理不斷加強,積極梳理權力清單,自覺接受人大和司法、公眾和媒體等社會監督,2015年省統計局監測的商洛環保民意滿意率比去年提高了兩個百分點,達到89.33%;九是環境宣傳教育水平明顯提高。成立了市環境宣傳教育中心,以《商洛日報》、商洛電視臺為依托的“一周一刊一播”宣傳長效機制效果不斷凸顯,網站、微信、短信平臺等新興媒體宣傳手段同步跟進,“6·5”世界環境日、“十百千萬”環保在行動倍增計劃等宣傳活動影響不斷擴大;十是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再上臺階。積極開展全市環保系統精神文明建設“一八一”活動,主題演講賽、登山比賽、乒乓球賽、志愿者進社區等群眾性活動豐富多彩,全系統10個單位有望全部實現文明單位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