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市林業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林,抓綠化、保資源、興產業,生態林業邁上新臺階,民生林業實現新突破,林業區秩序和諧穩定,林農收入持續增長。全年爭取涉林項目資金5.3億元,預計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73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6.5%和24.4%。主要工作呈現以下亮點:
一是林業生態建設“推進實”。全面實施環境脆弱地區生態修復工程,一舉完成以林業重點工程為主的造林綠化32.6萬畝,占任務105%。突出身邊增綠,完成重點區域綠化5萬畝,其中市區城周綠化0.85萬畝,分別占任務100%和189%。大力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建立義務植樹基地66處、面積15萬畝,栽植各類苗木1000多萬株。實施造林補貼試點4.7萬畝、森林撫育補貼試點13.3萬畝,森林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是提質增效邁出“大步伐”。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核桃產業發展現場會、核桃科管現場會,下發了《加快核桃產業提質增效的意見》。積極開展經濟林園流轉、示范基地建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48個,建設示范基地24個,面積3.6萬畝。核桃畝產量、產值較上年平均增長16%,板栗平均畝產量、產值較上年平均增長10.1%,預計全市林業增加值達到15億元。陜西君威農貿綜合有限責任公司等7家企業被省林業廳命名為省級林業龍頭企業。
三是優勢產業搶占“制高點”。核桃、板栗產量產值穩居全省第一、第二。先后在西安、北京成功舉辦了商洛核桃推介會,擴大了商洛核桃的影響力和提高了知名度。全年完成經濟林建園35.9萬畝,占任務119.7%,其中核桃24萬畝、板栗3.5萬畝;完成低產林嫁接改造30.7萬畝,占任務102.3%,其中核桃15.7萬畝、板栗15萬畝。全市核桃、板栗產量、產量突破6.9萬噸產值,達到15.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四是林業改革步入“快車道”。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妥善解決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遺留問題,認真調處矛盾糾紛。流轉林地137宗7.9萬畝,開展林權抵押貸款1.2萬畝,貸款金額3000萬元。林下種植面積達到78.2萬畝,林下養殖144.6萬頭(只),林下經濟總產值9.9億元。林業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220個,年產值1700萬元。
五是資源保護實現“全覆蓋”。全市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森林資源管護網絡格局,森林資源管護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和責任人。嚴格林地定額管理和林木采伐限額管理,嚴厲打擊亂占濫用林地、亂砍濫伐林木、亂捕濫獵野生動物、亂采亂挖珍稀植物違法行為,確保森林資源安全。查處違法占用林地案件148起,查辦違法涉林案件1194起,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199.2萬元,案件查處率100%。
六是森林防火創造“零記錄”。全市未發生一起森林火災,創造了近年來森林防火工作最好成績。首次航空護林工作任務圓滿完成,森林防火工作得到省森林防火指揮部領導充分肯定,“查隱患,管火源,破火案”專項行動在全省通報表彰,工作經驗在全省森林防火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進行交流,并被省防火辦以簡報形式在推廣介紹。
七是有害生物防治“成效好”。綜合施策、多措并舉,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61.8萬畝,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2.95‰,遠低于省控指標。開展飛機防治松阿扁葉蜂5.3萬畝,防治區的松阿扁葉蜂蟲口減退率達到90%以上,防治效果十分顯著。林業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率、測報準確率、種苗產地檢疫率分別達到94.6%、96.11%、100%,實現了“四率”一降三提高的目標。
八是服務群眾贏得“好口碑”。全市舉辦核桃、板栗等經濟林生產實用技術培訓600多期、培訓林農群眾5萬余人。在山陽縣成功舉辦了核桃科管“三長”培訓班,市縣區技術骨干、林農群眾共計260多人參加了培訓,是近年來全市林業專項培訓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培訓班。進一步健全林權管理服務平臺和機構,為廣大林農提供流轉信息、法律咨詢等綜合服務工作,得到林農群眾和企業的好評。為群眾兌付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22100.5萬元,兌現退耕還林錢糧補助資金17549.7萬元,全市林農戶均增收11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