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吉文艷 王 倩
2月2日,在丹鳳縣第一書記經驗交流會現場,50多名干部齊聚一堂。一個年輕人正在作交流發言,只見他鞋和褲角滿是泥巴,與干凈肅穆的會場和穿戴整齊的發言者一比,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開始時,他緊張得手足無措,在同仁的不斷鼓勵下,他終于打開了話匣子,說起“幫扶經”來頭頭是道,贏得了滿堂彩。他就是丹鳳縣城管局駐竹林關鎮八龍廟村第一書記李丹鋒。
臨危受命
雖然李丹鋒擔任第一書記只有個把月,他卻是扶貧戰線上的一名老兵。2018年底,在村上脫貧攻堅工作最忙碌的階段,八龍廟村卻失了主心骨,村支書因家庭突發事件精神受到打擊,一時難以緩解。同時,村第一書記因其他事務撤回單位。村里產業發展不能放松,新一輪貧困戶信息補正刻不容緩,35歲的李丹鋒接到組織委派他為村第一書記的通知。當時,他也有著深深的顧慮。父母年事已高,疾病纏身;二子年紀尚幼,他一忙起村上的事,勢必就會忽略家里,照顧家庭的重擔就落在妻子一人身上。“想到父母生病時我不在身邊,妻子勞累我幫不上忙,心里很難過,但轉念一想,村里需要一個領頭人,貧困戶也急切地盼著我們帶領他們脫貧致富,我就下定了決心。”李丹鋒坦言,他駐村時感受到貧困群眾渴望脫貧的強烈愿望,但當時村兩委班子尚未調整到位,脫貧工作耽擱不得。他便說服家人,走馬上任。
積極履職
上任伊始,正趕上“一補兩送一議”工作開始,他整天奔走在村中,對建檔立卡戶信息進行核實補正,明確今年計劃脫貧對象,落實脫貧措施。與此同時,他組織開展送政策、送技術活動,安排干部宣傳先進典型脫貧經驗,根據貧困戶需求,開展務工、家政服務培訓。
“這兩個月來,雖然壓力很大很忙碌,但村民的行為在感動著我。”李丹鋒說。一次,他在補正采集貧困戶資料途中暈倒,同行的村副主任魏玉民背著他找到村醫。等他輸液后蘇醒過來,周圍圍滿了前來看望他的村民,有村民給他端來熱水和吃食,“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李丹鋒哽咽著說。
通過入戶調查和政策宣傳,拉近了他和貧困戶的距離,也更讓他們工作思路明晰。“貧困戶有了脫貧方向,我們竭盡全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只要同心同力,就不怕日子好不起來。”李丹鋒充滿了信心。
胸有成竹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李丹鋒深知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在丹鳳縣脫貧攻堅誓師大會后,他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中。
八龍廟村的基本情況,李丹鋒早就摸清了。去年,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他協助村上發展連翹1700畝、金銀花400畝。今年,他打算幫助村民搞好連翹和金銀花科管的同時,鼓勵村民發展香菇、天麻和魔芋。下一步,他計劃成立綠色材料加工廠,加工門、窗等,確保村集體經濟有長期收益。
“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及時與鎮上聯系協商易地搬遷事宜,爭取早日解決部分貧困戶住房問題;積極爭取民間資本投資,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八龍廟村2019年的脫貧攻堅咋搞,李丹鋒心里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