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 砥礪奮進鑄就輝煌 揚帆起航再譜新篇
丹鳳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2019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十大亮點
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盤點丹鳳縣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可謂亮點紛呈:全縣貧困發生率由建檔立卡時的43.65%下降到1.02%,順利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目標;集體經濟“梅莊模式”、產業扶貧“華茂模式”得到中省肯定,全縣農業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西部農特產品加工交易中心、食用菌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紛紛建成投產,在全市重大項目現場觀摩測評排名中進入前三;丹鳳縣先后捧回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省級園林縣城等榮譽……
這里,記錄了2019年丹鳳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個精彩瞬間。回眸這一年,丹鳳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帶領全縣干部群眾,以脫貧攻堅總攬發展全局,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上下齊心,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榮譽,見證著丹鳳縣高質量發展的堅實足跡。這一年,可以用十大亮點來展示變化、定格精彩。
亮點1聚力沖刺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丹鳳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總攬發展全局,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和“576”標準,堅持周有主題、月有重點、季有行動遞進夯責,推行“742111”工作法,壓茬推進“三比一提升”“春季強基”“夏季攻勢”“百日會戰”等行動,精準落實“八個一批”措施,持續壓責任、補短板、抓整改、固成果、提質量,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3億元,38個貧困村出列,6331戶18524人脫貧,縣摘帽指標全面達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政策,建立了防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監測預警處置機制,脫貧成果有效鞏固提升。“五位一體”易地扶貧搬遷做法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危房改造獲得國家獎勵。
亮點2招大引強項目建設不斷加快
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25個市級重點項目、52個縣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工,西部農特產品加工交易中心、食用菌產業園等項目建成投產,新建丹鳳高級中學等項目有序推進。新雨丹中藥材科技產業園、高端紅木家具、鋰離子電池生產等項目紛紛落戶丹鳳,招商引資工作居全市第二。豪盛釩礦1000噸選廠復產,堯柏水泥技改擴能等工業項目投產,食用菌產業園一期建成投入運營,果蔬脆休閑食品、核桃肽加工生產線建成試產。雅爾艾服裝產業園被評為陜西省紡織服裝產業示范基地,縣域工業集中區新入駐企業8家、新增納規入統企業10家,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
亮點3提質增效特色產業持續壯大
丹鳳縣重點扶持的雙孢菇、天麻、核桃、肉雞、毛驢、艾草等產業擴規提效,精心策劃完善肉雞、雙孢菇全產業鏈項目,形成“產業鏈上就業扶、基地創業精準扶、資金入股分紅扶”鏈條式脫貧模式,鏈接帶動5500多戶貧困戶增收脫貧,“五大主導產業”和“五大新興業態”帶貧益貧成效明顯,貧困戶中長期產業實現全覆蓋,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達到2.6億元。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19個,發展專業合作社557個,培訓農村勞動力2.4萬人次。良種天麻產業示范園、肉雞產業提質增效等項目加快推進。建立村互助資金組織102個,47個村光伏電站并網發電,鏈接所有貧困村,帶動2101戶貧困戶首次分紅256萬元,村集體經濟實現“清零”,村集體經濟全覆蓋,成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縣,棣花鎮納入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
亮點4統籌推進城鄉發展步伐加快
丹鳳“三城聯創”扎實推進,省級森林城市成功獲批,省級文明縣城、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收效明顯,“國衛”復審通過評估。城鄉統籌步伐加快,縣城規劃不斷完善,縣污水處理廠擴建和商山、老君、環南路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進展順利,天然氣“七進”等市政工程進展迅速,城市管理扎實有效。特色小鎮有序建設,棣花鎮被表彰為全省文化旅游名鎮建設先進鎮,保定村、化廟村被評為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竹林關省級重點示范鎮、秦嶺飛行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帶動效應明顯,城鎮化率達到49.8%,城鄉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
亮點5 文旅融合旅游三產亮點凸顯
以全域旅游促進三產融合發展,成功舉辦了陜西省第二屆農歌大賽、商洛市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國風情·桃花韻”桃花節暨第二屆花朝節、棣花古鎮荷花旅游節、第二屆葡萄酒文化節等大型節慶活動。棣花鎮扶貧模式、丹鳳葡萄酒扶貧公益廣告在央視多個頻道宣傳播出。棣花鎮獲評“年度最受歡迎文旅小鎮”和“年度最具潛力民宿集群”兩項大獎,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文化旅游名鎮建設先進鎮,庾嶺鎮、竹林關鎮入選“陜西100處紅色旅游地”名單,桃花谷被評為全國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毛坪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19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馬爐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18%。電商產業孵化園成為省級眾創空間孵化基地,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2.1%。
亮點6補齊短板發展基礎得到夯實
丹鳳縣基礎支撐更加堅實,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安全住房全面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全部達標,新建、改擴建村級衛生室38個,建成了武關、棣花等9個集中供水項目,基礎設施“三提升”全面完成,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項目116個,26個深度貧困村68條143公里通組路建設完工。南山路和丹古路改擴建、312國道城區段提升全線貫通。完成建制村道路通暢工程10條58公里、整治“油返砂”道路131條282.3公里。38個新建、改擴建村級衛生室投入使用,動力用電、通信網絡、廣播電視實現行政村全覆蓋。人居環境全域整治,非貧困村發展統籌推進,農村日益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家園。控輟保學做法在全市推廣,全省貧困退出基本醫療有保障工作現場會在丹鳳縣順利召開。
亮點7綠色發展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丹鳳縣委、縣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實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省委專項巡視等反饋問題,深入開展“大棚房”“五亂”問題清查整治,常態嚴抓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河長制、田長制實施良好,減排指標任務全面完成,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群眾幸福生活的增長點。環境執法力度不斷加大,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9件。建立了丹鳳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網格化監管平臺,實現了全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網格化全覆蓋。青山、藍天、碧水、凈土“四大保衛戰”成果顯著,完成減排項目26個,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7天,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亮點8深化改革發展潛力不斷激活
深化改革釋放發展潛能,圓滿完成縣級黨政機構改革,經濟體制、民主法治等領域和事業單位改革穩步實施,成為全國共青團基層組織綜合改革試點縣,被表彰為全省土地確權先進集體。“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縱深推進商事制度、投融資、財稅、金融等領域改革,落實便民、惠企、減負政策30多項,清償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4630萬元,落實減稅降費3398萬元,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新增市場主體1527個。持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任務全部完成,66個村集體經濟積累達5萬元以上。全省農村政策與改革工作會、全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現場推進會在丹鳳召開。
亮點9懲防并舉全面從嚴治黨步履堅實
丹鳳縣扎實推進“七大領域”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推動“先鋒引領·丹鳳朝陽”黨建品牌內涵式發展,整頓轉化軟弱渙散黨組織22個,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持續增強。深度挖掘劉西有同志先進事跡與主題教育的契合點,舉辦先進事跡報告會,劉西有被評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陜西最具影響的勞動模范”,馬爐村被命名為市級黨性教育基地。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縣級融媒體中心建成運營。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制定推進“三項機制”、落實“八條舉措”,以實績選任、調整干部196人,其中脫貧一線干部55人、項目一線干部23人、工作實績突出受到各級表彰獎勵干部85人。深入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干部作風建設,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共處置問題線索455件、立案203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95人,黨風政風民風持續向好,正氣充盈的政治生態不斷鞏固。
亮點10強化保障民生福祉不斷提升
全縣民生支出占財政預算支出的84.3%,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文化惠民工程縱深推進,155個行政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部掛牌,建成20多個圖書館,電視紀錄片《商于古道》榮獲省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統籌推進城鄉教育資源整合、農村學校薄改工程,實施城鄉學校建設項目15個。新分配公租房420戶,低收入人群住房有效保障。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掉涉黑組織1個,偵破涉黑涉惡類案件144起,被表彰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醫療保障“一廳式”服務、“一站式”結算全面推廣,被命名為全省全民健身示范縣。新農合參合率實現全覆蓋,低保、醫療救助和優撫對象撫恤及生活補助等政策全面落實,城鄉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完善。積極落實創業就業政策,培育社區工廠、扶貧車間25個,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1197人,新增城鎮就業3485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8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群眾生活更加殷實富裕。
千帆競發,勇進者勝。回首2019年,最難忘的瞬間已經定格在年輪深處;新的一年,丹鳳縣有信心和底氣,推進高質量發展,為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書寫更加精彩的“丹鳳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