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馮永發)近年來,丹鳳縣不斷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著力在社區工廠、自主創業、就業培訓、公益崗位開發等方面下功夫,積極促進搬遷群眾就業創業,幫助他們實現由“搬窮窩”向“換窮業”的轉變。
做強社區工廠。在集中安置點同步建設工業園區、特色農業園區及社區工廠,實施了竹林關江北產業園、西部農特產品交易中心、巒莊天麻產業園等產業配套項目,引進了商洛眾坊服飾、萬鵬輝電子廠、陜西雅爾艾集團商洛鶴秦服裝有限公司、恩典服飾等企業,可提供就業崗位8000多個,有6000多名搬遷群眾就地就近轉化為產業工人,全縣社區工廠和扶貧基地累計達32個,確保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
鼓勵自主創業。在集中安置點配建了商鋪,采取政府擔保、無息貸款的辦法大力支持搬遷戶創業,400多名搬遷戶實現了增收。趙溝移民安置點利用靠近縣城的優勢,重點發展商貿服務業,建成配套商鋪203套,已扶持95名搬遷群眾在安置點實現自主創業。
強化技能培訓。有效整合“雨露計劃”等培訓資源,積極實施就業扶貧“五個五”工程,組織搬遷群眾參加廚師、電工、建筑、家政等技能培訓200多場次,并給予培訓費和生活補貼,累計培訓2.9萬人次,搬遷群眾每戶至少有1人掌握了一項勞務技能或實用技術。同時,提高組織化程度,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1.6萬多人。
開發公益專崗。按照社區的規模和管理機制方式,設立了環衛保潔、物業服務等扶貧特色公益專崗,累計有1257名搬遷群眾通過公益專崗穩定就業。制定競爭上崗、創優評差等激勵機制,做好就業崗位“菜單式”對接、就業狀態“清單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