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鄧曉紅 通訊員 王成華


南京市組團式幫扶醫療隊專家徐夢怡走進村鎮上門問診

南京市組團式幫扶醫療隊專家隋吉生詳細詢問患者術后的感受

南京市組團式幫扶醫療隊專家呂進帶領科室成員教學查房
近日,丹鳳縣竹林關鎮一位脾臟破裂患者出院,出院前他的家屬專門找到丹鳳縣普外科主任、南京市組團式幫扶醫療隊專家呂進,連聲道謝:“幸虧有你,救了我兒子一命!衷心感謝南京第一醫院的專家!”
原來,10月20日18時許,這位患者受了很重的外傷,劇烈腹痛,已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呂進得知后急速趕往病區,在第一時間探明病情,對患者進行了脾臟切除手術。在醫護人員的緊密協作下,患者被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這樣的事情,在丹鳳縣醫院不是個例。自從今年6月份以來,南京市第一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南京市雨花醫院團隊幫扶丹鳳縣醫院的6名專家進駐丹鳳縣醫院進行對口幫扶,他們無私奉獻、盡心盡責,充分發揮江蘇優質醫療資源優勢,為丹鳳縣醫院帶來新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經驗,全力守護百姓健康,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醫者“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初心和使命。
引進先進管理理念
南京市組團式幫扶醫療隊專家團一到丹鳳縣醫院,就對醫院進行全面了解與深入調查,根據醫院現狀進行分工,由醫療隊隊長高應東擔任院長,其他幾名專家分別任神經內科、骨三科、普外科等科室負責人,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制定科主任及護士長競聘方案、外出進修人員管理辦法以及院長行政查房制度等。目前,護士長競聘工作已進入公示階段。
卒中中心建設是國內基層醫院重要的醫療任務和指標之一。目前陜西省70%的縣醫院已經完成初級卒中中心建設并被成功授牌,而丹鳳縣醫院卒中中心尚在建設之中。針對這一情況,幫扶團隊隊長高應東召集急診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等9個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卒中中心建設協調會,從完善院前急救網絡、篩查卒中高危患者,到暢通救治綠色通道、及時完善相關檢查以及制定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流程和規范化評估制度等方面,因地制宜建立起適合丹鳳縣醫院卒中患者救治流程。
提升醫療救治水平
經過深入了解,醫療專家隊在丹鳳給他們自己定下了目標,要打造重點專科,提升薄弱專科,在他們的推動下,爭取在2025年,使丹鳳縣醫院達到強二甲醫院水平,使常見病、多發病在縣內得以解決。
到崗后,南京這些專家被確定為5個科室的負責人,他們在日常工作中,主刀技術難度大的手術,同時舉辦講座、開展教學查房和手術示教等活動,向科室的醫生傳授經驗,手把手進行技術指導。
隋吉生是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他看到當地縣醫院骨科沒有專業特色,向丹鳳醫院建議成立以脊柱關節外科為主、以脊柱關節微創為特色的骨三科。科室成立后,隋吉生帶領大家開展難度較大、專業性強的椎間孔鏡和關節鏡手術,已開展了17臺這樣的手術。如今,丹鳳縣醫院骨三科已常規開展脊柱關節常見病、疑難疾病的診治,并以腰腿痛、頸肩痛、運動關節損傷的微創治療為專業特色。
丹鳳縣醫院之前只有康復科門診,不能滿足患者康復的需求,醫療團隊中的馬駿積極制定后期發展規劃,向醫院申報康復治療設備,成立康復科,與神經內科及神經外科多次聯合查房,給患者進行康復指導。
醫療隊成員呂進是負責普外科的工作,他到醫院以后,不到半年時間,開展了5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等高難度的手術,在他的帶領與指導下,科室醫生技術得到提升,也敢于向一些難度較大的手術挑戰。
建設優質人才隊伍
“醫院缺乏的是人才,尤其是年輕的醫生。”這是醫療團隊成員到丹鳳縣醫院以后最深切的感受。
“我們到丹鳳來幫扶,就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醫院的醫生掌握先進的技術,提升醫療水平,從而造福一方。”醫療團隊隊長高應東說。在他的安排下,每一個專家都帶了1到2名學生,簽訂“師帶徒”協議,由南京專家帶著自己的徒弟問診、手術、查房,每個月聽取徒弟工作匯報,3到6個月后對徒弟的業務工作進行考核。
同時,團隊將丹鳳縣醫院12名年輕的醫護人員分別派往南京市第一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等醫院進行進修,通過3個月到1年的學習,掌握一些先進的醫療護理技術。
下一步,醫院還將派新競聘的護士長、臨床科室主任到南京進行輪訓,開闊思維,提升專業技術水平。
“南京來的老師們,給我們醫院帶來了新風,讓我們學習到很多新知識,醫院以前一些不敢嘗試的大手術,現在一些醫生都能做了,他們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服務理念,也讓我們工作更加認真、仔細,更有工作激情。”談起近半年的變化,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淡琳深有體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