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劉水平)近年來,丹鳳縣土門鎮堅持黨建引領,注重建堡壘、強隊伍、促發展、筑和諧,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推動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點燃鄉村振興“紅色引擎”。
土門鎮建強組織堡壘,強化組織保障,鎮主要領導分上下兩片聯片包抓,8名班子成員分別包抓1個村,6個縣直部門選派8名第一書記、16名駐村隊員蹲點一線駐村幫扶,一線指揮體系運轉有效、執行有力。鎮上聚焦規范化建設,認真落實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持續深化基層黨建“三個五”工作機制和“兩規范兩提升”專項行動,細化工作舉措13項,8個村級黨組織規范化建設不斷增強。堅持“周清單、月研判、季通報、半年督查、年終考核”工作機制,組織召開工作研判會12期,督導檢查20多期次,下發督辦整改通知書40多份,倒逼各項工作責任落實。
鎮上實施“頭雁培育”工程,通過人才“引育留用”方式,建立村級后備干部隊伍50多人,動員高校畢業生、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任職13人次,參加學歷提升11人次。深化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舉辦黨員干部培訓100多場次、政策宣講100多場次,培訓黨員干部400多人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20多期,培養“雙帶型”黨員40多人。認真落實提高村干部補貼,建立財政繳納養老保險等制度,提高村干部補貼25人,為24人增加工齡補貼,為40人繳納“三險一金”,有效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土門鎮發展集體經濟,找準鄉村振興“金鑰匙”,組織村黨支部書記外出兄弟鎮(街道)和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村,進行參觀學習,借鑒他人先進經驗。積極推薦集體經濟法人參加全縣“強村論壇”,交流工作經驗、拓寬經營門道。全鎮8個村黨支部依托當地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積極探索“黨支部+股份經濟合作社+公司”“公司+集體經濟+農戶”等集體經濟模式,先后爭取國家集體經濟資金2000多萬元,建立廢品回收站1個、千噸氣調庫1個、電商服務中心1個、紙杯廠1個、218畝狝猴桃產業基地1處、160畝水雜果采摘園1個、50畝天麻基地1個,年帶動400多名剩余勞動力就近基地務工,人均增收2000多元,全鎮8個村集體經濟年收益均在5萬元以上。
另外,土門鎮推行以黨建引領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一核三融”治理模式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加強“智能平臺”建設,實行網格化管理;建立“鄰里微信群”,把現代科技與網格化管理緊密結合,全面助力基層社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