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陶繼續 韓林池)2018年,洛南縣采取多項措施,切實改善大氣質量,收獲優良天數322天,比上年增加24天,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8.2%。空氣中PM
2.5年均值3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大幅下降,全力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組織領導到位。制定印發《洛南縣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及《2018年工作要點》《洛南縣2018年度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夯實各部門責任,明確攻堅任務,定期召開大氣環境質量專題分析研判會,成立鐵腕治霾辦公室,協調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燃煤管理到位。開展燃煤鍋爐和茶水爐、經營性小煤爐等燃煤設施拉網式排查,建立管理清單和臺賬。加大1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持續拆除力度,累計拆除燃煤鍋爐72臺。嚴厲打擊劣質散煤銷售,依法取締劣質散煤銷售網點,控制污染源。
揚塵管控到位。落實《洛南縣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實施方案》,定期檢查施工工地“封閉圍擋、車輛沖洗、車輛覆蓋、灑水降塵、干道硬化、空地綠化、料堆覆蓋”等7個100%措施落實情況。及時通報建筑工地揚塵防控情況,下重手、出重拳治理大氣污染,整頓“散亂污”企業14家,拆除砂石場45家、關停采砂企業22家。
面源管控到位。開展餐飲油煙、油氣回收和有機廢氣污染治理,4個加油站16個加油槍完成油氣回收,治理餐飲油煙120戶,淘汰黃標及老舊車141輛,增加新能源公交車41輛。落實網格化監管制度,建立縣、鎮辦、村三級網格,進入APP網格員974名,杜絕秸稈、落葉、垃圾焚燒現象發生。
機制建設到位。建立PM2.5、PM10專家會商制度,科學制訂治理方案,實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機制。健全空氣質量預警聯動工作機制,明確部門責任職責,逐步建立了“劃片包干、定人定崗、定位定責”的監管責任體系,實現了全縣生態環境立體化、動態化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