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衛鋒)今年以來,洛南縣積極探索創新就業模式,緊盯農村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三無”貧困勞動力脫貧目標,加大資金投入,拓寬就業渠道,有效開發扶貧公益崗位,吸納安置更多人員從事環境保潔、護林員、信息員等工作,實現就業脫貧。截至目前,全縣累計開發各類公益崗位1950多個,兌付發放各類資金1100多萬元。
加大公益特崗開發。全面摸底調查,加大政策宣傳,重點針對全縣農村“三無”人員實際和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就業扶貧工作需要,為16個鎮辦238個村特設村級保潔員、信息員公益崗位,制定特設公崗管理辦法和考核辦法,嚴格規范管理使用,每人每月給予360元崗位補貼,通過開發公益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1486人,實現了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脫貧兩不誤。
積極拓寬公益專崗。充分發揮人社等部門優勢,大膽探索扶貧路徑,積極創新扶貧模式,全面落實省市就業扶貧開發公益專崗部署要求,本著“誰用人、誰出錢、誰負責、誰管理”的原則,在各鎮辦、各部門和各類企業開發公益專崗,下達指令計劃,拓寬安置渠道,全部安置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公益專崗累計安置貧困勞動力74人。
有效推進護林員公崗。抓住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機遇,摸清林地分布情況,積極與鎮村對接,健全完善措施,出臺公崗申報、審批、管理等制度規范,按照生態公益林保護工作需要,有效推進生態護林員公崗安置,嚴把程序關口,目前全縣累計安置貧困勞動力396人從事生態護林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