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縣永豐鎮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紀實

永豐鎮王村村民在辣椒基地采摘朝天椒

2022年洛南縣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啟動儀式在永豐社區文化廣場舉行

永豐鎮劉溝村光伏產業基地
本報通訊員 史長民 余艷 顧勇
位于洛南縣城以西10公里處的永豐鎮,一直以來都被稱為洛南的“西路門戶”。因交通便利、資源富集、商貿活躍,永豐鎮被歷屆洛南縣委、縣政府所重視。近年來,永豐鎮黨委、政府堅持“產業興鎮、生態立鎮、商貿活鎮、工業強鎮”的發展目標,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抓手,按照“東接、南延、西擴、北展”(東接:向東發展迎接融入縣城商貿圈;南延:打通向南融入商州的交通瓶頸,使永豐成為洛南西部經濟交通樞紐;西擴:以環亞源有色金屬循環利用科技產業園為發展鏈條,建設衛東工業集中園區;北展:以40里梁塬萬畝烤煙種植為主導,擴展特色生態農業產業園)的發展思路,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興產業、強工業、活商貿、優生態、樹新風,奏響了永豐鎮“一核四翼”高質量發展的振興曲。
握好產業興鎮“金鑰匙”。永豐鎮結合“果、煙、藥、菌”主導產業總體規劃,按照“基地化建設、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興產思路,優先做強核桃產業。在以往零散經營的基礎上,整合土地、資金、信息、銷路等資源,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X”的模式,鼓勵廣大種植戶、經營戶、加工戶、電商戶加入核桃專業合作社,以搭建產業興鎮平臺、穩定核桃市場供給、聯合發布價格指數、創出“洛果”核桃品牌,先后建成了商洛核桃大市場、中國洛南核桃物流園,入駐核桃深加工商戶92家,年創造核桃產值2.1億多元。入股核桃專業合作社的12個村(居)集體經濟組織年均分紅6萬多元,轉移富余勞動力就業3100多人,成功培育了王中良式的新型農民和長勝貿易有限公司龍頭企業,帶動了余占宏、雷鋒軍等60多個核桃加工產業大戶,核桃產業已從種植型升級為加工型和電商貿易型,傳統的核桃產業在永豐增加了群眾收入、帶動了群眾就業、實現了高質量轉型。
隨著“中國·洛南”核桃物流交易中心的投入運營,核桃產業這把引領永豐百姓致富的“金鑰匙”將更加閃亮。同時,永豐鎮兼顧拓展烤煙、菌類產業,以陽光煙葉合作社為依托,在40里梁塬強力推進“萬畝烤煙強優”計劃,充分利用“坡改梯”擴大煙田面積,提升煙田科管水平,加強烘烤設施建設,全鎮烤煙面積達到1萬畝,烤煙年產值達到5000多萬元;持續鞏固以能鈺食用菌為主的菌類產業,確保年產量達到600萬袋,年產值1500多萬元。
用好工業強鎮“新引擎”。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一都四區”布局,永豐鎮在土地保障、人才保障、環境保障方面下功夫,通過“三服務一統籌”扎實推進工業強鎮戰略。全力服務衛東工業集中區有色金屬循環利用科技產業園建設,聚力將有色金屬循環利用產業培育成為資源特色突出、市場定位明確、產業鏈條完整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實現產值200億、稅收18億目標;全力服務商洛飛地經濟開發園區建設,帶動洛河工業區增產達效、強鎮富民;全力服務中電建石磊建材、華奕硅業等重點工業企業協調高效發展,帶動永豐商貿流通和“三產”服務提檔升級、綠色高效;統籌服務藍光科技、盛世科技、智元電子等重點招商企業,為企業投產、轉移就業提供高水平服
務,增強工業強鎮新動力,努力培育百億級企業3家、十億級企業5—8家、從業人員5000人以上,通過規上企業的落戶,著力用好工業帶動的“新引擎”,帶動全鎮農業、服務業同步升級。
按照“拉大城鎮框架、完善城鎮功能、擦亮城鎮顏值、提升城鎮品位”的思路,以“5432工作法”全力打造洛南西部商貿重鎮,下好商貿活鎮“一盤棋”。按照“兩拆一提升”統一部署,對集鎮及周邊的亂搭、亂建、亂占、亂貼、亂掛等違規現象進行集中整治,拆除違規廣告225塊,拆除亂占攤點110多處,拆除違法建筑物5處;高標準建成南新街餐飲菜蔬一條街、南街衣飾一條街、老街商貿一條街、洛洪路過境段背街水暖建材一條街;通過實施“白轉黑”新鋪設集鎮瀝青道路2.6萬平方米、人行道1.2萬平方米,新換商戶門頭牌匾125塊,新建集鎮農產品交易市場1個;以集鎮為重點進行綠化,栽植各類綠色苗木8000多株;以307省道為主軸進行亮化,安裝路燈940多盞,集鎮形象持續提升,商貿活力持續增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就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大寶藏”,如何護好生態立鎮“大寶藏”?永豐鎮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一方面,依法護好現有的綠色生態資源,以洛惠渠、李村水庫、辛岳水庫、鼓樓河等水資源保護區為重點,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行為,取締整頓散亂企業、廢品收購站、煤場、沙(石)場等19家,整改上級反饋秦嶺環保疑似“圖斑”問題5個,依法拆除違法建筑2處,依法拆除面源污染養雞場1處,查處亂伐線索1起。另一方面,以打造秦嶺山水鄉村為目標,聚焦“六清”(清道路、河道、街巷、庭院、圈廁、田園),實施“六治”(治垃圾亂倒、污水亂排、棚圈亂搭、車輛亂停、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實現“六無”(全域無垃圾、無污水、無塑料、無污染、無危房、無焚燒),以李村、冀洼村為重點改造特色民居,全力打造視覺美麗、鄉愁濃厚的美麗永豐新鄉村。到2022年末,全鎮衛生示范戶達到85%以上,生態宜居戶達到70%以上,衛生廁所改造達到80%以上,實現了“村在林中、院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宜居新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中,永豐鎮基層黨組織堅持把好黨的領導“方向盤”,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培育新時代文明風尚促振興,建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19個,累計開展政策宣講、志愿服務、防災減災、移風易俗、道德評議等文明實踐活動280多場次,充分運用“洛惠渠”英烈奮斗事跡、“老山書屋”紅色抗戰事跡和“孫增亮志愿服務隊”的時代先鋒事跡教育人、影響人、感化人、凝聚人,受教育群眾1.6萬多人,培育市級文明村1個、縣級文明村8個;建成永豐鎮“新鄉賢驛站”,成立“百名鄉賢聯合會”,設立“優秀鄉賢工作室”8個,在傳遞黨的聲音同時,通過“新鄉賢”定期聯席會議共同謀劃振興產業、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共同倡導文明新風;統籌運用“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1844機制,不定期入戶走訪,傾聽民聲、紓解民怨、解決民難,共排查矛盾糾紛906起,調處化解869起,受理交辦案件150件。通過多種方式綜合運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體系,引導教育廣大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促振興、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