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創新機制 優化環境
商南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訊(周燁明 柯遵印)去年以來,商南縣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目標,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雙向培養”機制,優化科教體人才成長環境,推動教育事業優質內涵發展。
多渠道引進人才,打破教師入口瓶頸。縣上針對教育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整體素質不高的實際,堅持用足用活省、市事業單位招聘政策,采取公開招考、雙向選擇、內引外聯等渠道予以及時解決,累計招錄專業教師260多名,引進免費師范生44人、研究生4人、長安大學支教21人。建立支教幫教機制,實行城區、國道沿線學校教師定期到丹南條件相對艱苦片區學校支教,緩解丹南片區優質學校教師不足難題,共有127名教師相繼輪崗交流。建立各類專家人才庫,定期進校授課,并選聘法制副校長和兼職教師53名,促進學校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融合。
多途徑培養人才,破解教師成長難題。縣上通過走出去學、請進來講和內部結對幫扶相結合的方式,多途徑培養人才。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指導和輻射作用,擴大優秀教師資源總量,統籌安排優秀教師開展區域內送教到校、頂崗交流和教研聯盟等活動。實行大學區管理,將全縣63所學校中小學、幼兒園劃分為七大學區,開展專題講座、聯片教研、跟崗學習、教師結對幫扶、送教到校等活動。實施“校長任期”“陽光師訓”“雙向培養”“陽光進城”“對口支教”“公開選聘”六大工程,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教學骨干,年均組織優秀教師到基層送教10多批次,參與教師800多人。
多方式管理人才,激發教師干事熱情。針對教育行業相對封閉、干事創業熱情不足的特點,用好用活“三項機制”,營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干事氛圍。實行校(園)長任期制,對所有校(園)長實行任期目標考核管理,公開選聘校長47人。推行教師校長輪崗交流制,交流教師210多人、校長47人。成立全民健身實踐基地、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基地,廣泛開展“爭做‘四有’好教師、建功立業新時代”主題實踐活動。用好用足各項政策,全面激發城鄉教師熱愛事業、獻身教育的熱情,促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