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緊扣企業和群眾“辦好一件事,好辦一件事”為目標,以標準化建設為基礎,以“互聯網+”為引領,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一窗辦、網上辦、簡化辦、馬上辦、就近辦”改革,不斷創新政務服務方式、優化行政審批流程、著力打造“三有三化”營商環境,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商南縣組織縣級各部門對涉及的行政審批事項中需中介服務的事項進行了逐一摸底梳理,做到底子清。在全縣開展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和整治“紅頂中介”,及鞏固和深化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等兩個專項整治活動,堅決整治并清除寄生在政府部門之下的中介機構,探索推行“中介超市”,解決了當前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壟斷性強、收費不規范、標準不公開、流程不透明、耗費時間長等問題,進一步規范和促進全縣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市場健康發展。
商南縣認真研判首批劃轉移交事項,建立健全審管分離運行機制。按照“應劃盡劃”的原則,認真謀劃、梳理核對出縣級行政許可事項360項涉及24個職能部門,并制定了相關工作實施方案,為全縣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工作落地,穩步推進提供了保障。建立健全行政審批與監管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及時制定出臺了《商南縣集中審批與監管協調聯動辦法(試行)》。同時,為了方便群眾和企業辦理審批事項,明確所有審批事項在未正式劃轉移交前,仍由原責任部門審批辦理,確保改革未到位前事項有人承辦。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工作人員服務行為規范、窗口事項辦理規范、窗口服務承諾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時辦結制度、首辦責任制度等30多項規范或制度,確保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事項人員劃轉到位后能夠規范高效服務。
認真完成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注冊工作。目前,全縣縣級各部門公務員和具有執法資格人員已在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中注冊用戶557個,為下一步完善審管分離風險預警、信用監管、聯合監管等工作機制提供信息共享技術支撐。同時,清理整治各類變相審批,開展自查自糾單位26個,自查摸底事項448項,經梳理沒有發現變相審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