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余海龍 李治軍)近年來,商南縣著眼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突出重點、健全機制,著重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服務等方面采取得力措施,確保各類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聚焦政策支持,破解“引才”難題。制定出臺《縣級領導聯系優秀人才工作意見》《關于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專項事業編制管理辦法》等政策性文件,完善人才住房、醫保、就學、經費、專利歸屬等優惠政策,建立事業單位“人才編制池”,健全50名黨政人才信息庫,柔性引進博士7名,招錄引進高層次人才12名、專業技術人才163名,為全縣追趕超越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聚焦人才需求,加大“育才”力度。組織38家企業與25家高校開展校企協作,精心打造專家工作站4個、科技研發中心2個、人才示范點2個,建成縣級標準化創業中心1個和鎮辦創業中心10個,選派98名優秀干部、專業技術人才赴南京市溧水區交流學習,依托縣農業農村局、老年大學等培訓各類實用人才2000多名、“銀色人才”500名,促使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聚焦作用發揮,增強“用才”實效。緊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主題,選聘5名返鄉創業人才擔任“名譽村主任”,組織10支人才服務團開展支農、支醫等活動2200多場次,新建茶園3730畝,種植香菇5000萬袋、天麻100萬窩,嫁接板栗1.5萬畝,高接換優核桃樹5000畝,開展義診20多次,簽約重點慢病8595人、常見慢病4476人,申報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4家,建成農家書屋124家。聚焦服務保障,優化“聚才”環境。創新人才評價、激勵等機制,推薦劉珺入選省“特支計劃”區域發展人才,蔡華憲、田國太、張志鋒、胡瑞芳、姚家明獲市級優秀人才表彰,評選縣級優秀人才35名、優秀人才服務團2個、服務團成員12名,新建人才公寓房40套,兌現專家人才科研和春節慰問資金12.6萬元、抗疫獎補資金25萬元,開通專欄刊發愛國奮斗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事跡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