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嚴格落實《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商洛市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十五條措施》等規定,實現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信息化監管全覆蓋,推動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以“五亂”問題整治為抓手,縣上加強丹江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調整區域產業布局。開展“秦嶺生態衛士行動日”系列活動,警示黨員干部牢記囑托、忠誠履職,讓秦嶺保護理念植根于心、形成自覺,確保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縣上強化“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舉措,加快調整城鎮能源結構,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加強能源綜合利用,推廣建筑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保護環境的適宜技術。加強城鎮生態建設與修復,綜合整治黑臭水體,因地制宜建設節約型園林、濕地公園、下沉式綠地等基礎設施。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倡導步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和文明、節約、綠色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及生活習慣,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廣泛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改善環境質量。
圍繞節能環保、綠色發展理念,縣上建立健全循環型農業、循環型工業、循環型服務業、社會層面循環發展的“四大循環體系”,抓好綠色循環發展。積極推進城鎮生活建筑垃圾綜合處理,示范建設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再利用項目。推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擴大再生水和礦井水資源化利用。發展研發城鎮生活垃圾分選設備制造和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推廣應用成型燃燒、氣化、工業利用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積極推進各領域節能減排,重點做好礦山、養殖業的深度治理。
為強化縣域發展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生態環保規劃的銜接,縣上統籌開展城鎮開發邊界、生態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將環境污染控制、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范有機銜接起來。優化城鎮建設綠地布局,加強城鎮綠道、風道建設,在城區禁止新建涉氣重污染項目,形成有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的生態布局。加大縣城及各鎮辦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推進“綠色商南”建設,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逐步實現“天藍、山青、水秀、民富、縣強”的生態建設目標。